近日,“淄博烧烤”频频登上热搜;虽未进入“夏日烧烤季”,但山东淄博已经迎来了全城“烧烤味”。如今的“淄博烧烤”已经火出“圈”了,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吃货”和大学生到此打卡。
为什么“淄博烧烤”突然火了起来,一度成为“打卡顶流”?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淄博烧烤”主打的是“平民范儿”。当我们走进淄博的夜市,可以看到“淄博烧烤”的菜量不仅特别足,而且价格还很实惠。相较于火锅等“高档美食”,“淄博烧烤”人均一百左右的“消费压力”更让人们青睐。
其次就是“淄博烧烤”有着浓浓的“山东味道”。我们都知道山东作为“好客之邦”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大众喜欢“淄博烧烤”,不仅因为“味道好”,更多的是“人气足”。很多烧烤店主情到浓时自己就拎着啤酒去各个桌上敬酒,和食客打成一片。这就是山东人的豪迈与热情,饭桌之上皆朋友,五湖四海是兄弟。
或许,这就是“淄博烧烤”的魅力吧,它能把中国人心中最平凡的烟火在小小的桌台上展现出来,把作为“东道主”的热情浓缩在小小的酒杯里。试问一下,这种饮食文化有几人不爱呢?
但是,“淄博烧烤”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兴起的“网红美食”,想要将其打造成一张“旅游名片”,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一旦操作不当,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就会断送“淄博烧烤”的未来。
做好“城市招牌”,需要上下齐心,劲往一处使。前段时间,我国各地文旅局都在利用网络进行文旅宣传,为家乡吸引游客。甚至很多当地文旅局一把手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做起了家乡的“代言人”。
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四川甘孜文旅局长刘洪,他一身古装再加上甘孜当地的特色风土,迅速在短视频平台走红,为甘孜这座小城市带来了名气和不菲的客流量。但是,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有关甘孜村民用绳索拦住游客索要红包的事情冲上了热搜,让很多想去甘孜旅游的游客打起了退堂鼓,甚至有的网友还将甘孜列入“避坑指南”,最后严重影响了甘孜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甘孜的教训是有目共睹的,打造一个合格的“旅游品牌”不仅需要有吸引游客前来的旅游资源,同时也要做好游客的“后勤工作”,保障游客的利益。对此,淄博官方就需要在城市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出力,为食客打造一个可以放心来的城市,让游客在谈论到淄博之际不仅会说“味道好”,也要说淄博的“人好”“环境好”才行。
如今的淄博,已经做到了以服务游客为宗旨。一方面严厉惩治“宰客行为”,做到“谁砸淄博的锅,淄博就摔烂他的碗”。另一方面推出各项利客政策,策划推出“春光正好·淄博烧烤”五大文旅主题产品,“青春淄博·烧烤季”10条主题线路,让“烧烤+旅游”成为游客的新体验。同时淄博政府部门还联合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加开济南西至淄博的“美食”专列,为游客铺好“美食之路”,做到服务贯穿“每一公里”。
我们看到,淄博正在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事实证明,淄博真的很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美食机遇”,淄博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擦亮这张“新名片”!(宁夏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朱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