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张玉婷 文/图)船在湖中走,人在画中游。木船穿梭在曲径通幽的湖中,两旁绿树成荫、碧波荡漾,远处山清水秀、层峦叠嶂,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幅水墨画,让人不禁感叹。
5月19日,“很很很桂林的地方——2023重点网络媒体桂林行”活动采访团来到本次活动的第一站——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会仙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属典型的岩溶峰林平原地貌,集“山、水、林、田、湖、沼、运”等景观于一体,湿地风貌及其周边环境不仅在广西,在全国乃至全球峰林岩溶平原风貌中也是极为独特的。站在观景台上,采访团的记者们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是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项目的一部分。2011年,为保护桂林会仙湿地,桂林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模式。目前,会仙湿地现有脊椎动物291种,维管束植物106科250属328种。会仙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后,有望恢复湿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
贯穿桂林新区的相思江,通过北面的桃花江和南面的古桂柳运河,与漓江相连,是漓江的重要支流。因此,相思江流域综合治理是保护漓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思江流域地处桂北暴雨中心,在太平圩、大湾村等地有多个内涝点,汛期受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淤堵、洛清江水流顶托等因素影响,导致常年洪水泛滥成灾。近年来,在桂林新区60.9平方公里范围内,产业迅速聚集,常住人口快速增长,黑臭水体、生活污水治理压力持续加大,制约了新区的快速发展。
2017年,桂林市批复《桂林市城市水利综合规划》,明确了相思江的实施计划,项目于2022年8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以水利工程为主线,覆盖防洪排涝、水系连通、截污治污、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共27个子项目,总投资81.7亿元。其中,水利及防洪排涝工程类子项24个,依托水利工程打造文旅类子项3个。目前,27个子项目均已开工,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建好桂林新区是实现“保护漓江”的战略举措,做好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是落实“保护漓江”的重要抓手。通过水利工程实施,可使桂林新区水系连通,防洪能力大大提高、减少每年洪灾损失。同时,打造水美乡村示范点、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推动“漓江之肾”会仙湿地、古桂柳运河的保护利用,精心守护山清水秀、白鹭成群、鱼翔浅底的桂林山水画卷,持续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
桂林,正全力以赴,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