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张玉婷 文/图)“雷锋号”,一台闪耀雷锋精神的火车头,自1989年5月诞生之日起,笛声高亢,一路前行,亲历着铁路发展变革,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8月8日,“发现最美铁路 感受‘多金’高铁 助力共同富裕”网络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迎水桥机务段银川动车运用车间,参观“雷锋号”机车组,记者们卸下装备,登上近乎90°角的台阶,参观体验第一代“雷锋号”机车驾驶舱。“雷锋号”机车先后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3个时代4种机型。
“雷锋号”是中国铁路第五台以人名命名的机车。
机车模拟驾驶方舱内正在进行雷雨天气模拟驾驶。
在机车园内,蒸汽、内燃4B、韶山3B等型号的3台“雷锋号”机车威武地排列在一起,串起一条与雷锋精神同行的历史脉络,成为干部职工心目中的精神高地。如今,驾驶外形靓丽的和谐D3D型电力机车的“雷锋号”机车组人依旧认真落实“手握闸把、米秒不差”的作业标准,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继续擦亮雷锋精神坐标,引领兰铁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截至今年3月1日,“雷锋号”已连续安全行驶12331天、走行近560万公里,创造了沙漠铁路运输生产中机车保养、运行正点率、平稳操纵等诸多第一。
与驾驶舱相连的便是机务段。它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铁路机车、车辆、机车车辆组合件及设备的维修、保养、调试等工作,是“火车的4S店”。见记者们都感到十分炎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时间段,维修人员进入机务段干活,内部温度能达到60℃—70℃,“等他们下来的时候,浑身都是汗,衣服都是湿的。”
采访团记者参观“雷锋号”机车组党员教育基地。
在“雷锋号”机车组党员教育基地,年轻的解说员王硕正在为记者们讲解。“这一时期,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雷锋号’的事迹,在我们的展柜中就有这样一件展品。有一天第八任司机长张卫东接到了来自段党办的电话,说有一位美籍华人,因为看到了海外刊登的‘雷锋号’事迹之后大为感动,专门为司机长送来了一把起钉锤。”在展柜里,依稀可见锤子上有一行小小的英文“Made in USA”,“当张机长这把锤子赠予我们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就连远在海外的华人都如此崇拜雷锋,认可‘雷锋号’,我们更应该做好人、开好车。”
随着时代发展,“雷锋号”机车组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待乘到退勤,每个工作流程都有明确统一的标准要求。机车组总结提炼的安全值乘作业30字工作法,在迎水桥机务段全段推广应用。
采访团记者登上“雷锋号”。
时代的步伐迈入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雷锋号”机车组精神也有了新的升华。“忠于职守、服务人民、敢于创新、勇当先行”。这16个字是机车组成员们长期工作实践中宝贵精神财富的凝练,也是机车组对人民铁路为人民根本宗旨的坚守。“雷锋号”机车组党支部书记、司机长念盼告诉记者,“我们机车组从1989年开始组建,到现在34年,我们一直传承雷锋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每一趟车开好,做好服务,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雷锋号”机车组把使命刻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了“铁路力量”,涌现出宁夏“活雷锋”杨文军等一批道德模范。
列车有起点,责任无终点。在三尺驾驶台的平凡岗位上,这一群铁路人披星戴月,每一次与时俱进的机车转型、每一次刷新纪录的安全成绩、每一次获得的荣誉都是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