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原州区铁沟村在乡村振兴中提“颜”增“效”
2023-11-15 21:17:29   
2023-11-15 21:17:29    来源:宁夏新闻网

  “我们白天忙完农活,晚上都是闭门待在家里,与外界的交流很少。现在好了,村里的各个街道都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再也不怕走夜路不安全了。”近日,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铁沟村在包片领导的帮助下申请到一笔帮扶资金,给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看着每一条街道上的灯光,村民相互交谈着,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31115111051.jpg

  受地理环境限制,曾经靠天吃饭的铁沟村因人口多、干旱缺水、产业结构零散等因素处于贫困状态,直到2017年才在脱贫攻坚战中摘掉顶了多年的穷帽子,进入乡村振兴行列。近年来,铁沟村坚持一手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手抓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宜居和农民增收同步提升。如今,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的厨房里,结束了村民到村外拉水的历史;村里的沙土路变成柏油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曾经的危房旧屋经过改造重建,家家户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村里的土地合理利用后,将人力成本高、收成低的零散农作物改成玉米套种大豆,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通过“村集体经济+养殖大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牛产业发展,优化配种,提升肉牛单体价值,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根本转变,不仅提高了养殖户收入,还带动全村经济发展,让村民真正富裕起来。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铁沟村通过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入户排查、摸底、走访低收入人口和脱贫户、监测户,持续落实帮扶责任。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安装数字摄像头,提升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实农村网格化管理。同时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遏制高价彩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并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重点,创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活动,提升乡村德治成效。 

  “这几年,铁沟村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产业调整,村民将耗时耗力的多类种植改为玉米套种大豆、养牛羊,日子过得比以前轻松富裕,村里民风也更加淳朴和谐了。”铁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廷秀告诉记者,铁沟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根据群众的意愿,多举措多渠道发展农业生产。如今,村里598户的常住户中有300多户发展养殖,牛羊的存栏量分别达到6100头和1860只。不仅村民的兜里有钱了,村集体经济每年也有近10万元的收益,33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105家养殖户过上了好日子,还解决了210人的就业问题。铁沟村多次开展技能培训,为全村适龄劳动力建立就业信息台账,组织劳动力出务工,落实妇女创业贷款,不断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村民好不容易脱了贫,过上了舒心日子,一定不能在安全上出问题。”黄铎堡镇的领导班子多次开会强调,各村要在生态宜居和安全治理上下功夫,为村民办实事。

  “我们家背靠山坡崖面住了许多年了,今年,镇上的领导入户调研时,担心夏季的暴雨冲刷崖面会增加我们居住地的泥石流风险,随后,联系自然资源局安排施工队上门给我们屋后的崖面进行加固维修,现在,我们不再担心居住安全问题了。”今年55岁的苏生仲看到铁沟村的包村领导一次次上门协调,解决百姓的困难时,心里是百感交集,他说,村里有居住风险的7户村民,问题全部解决。包村领导今年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上,多次带着村干部摸排村里的安全隐患,发现63口废弃了几十年的井窖分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及时组织村民将废井窖填埋,确保村民的生产和出行安全。

  为了让铁沟村在乡村振兴中提升“颜值”,增加村民的幸福感,包村领导带着村干部亲自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拆掉村道两旁的土墙土屋和土路,让村居环境焕然一新。(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琴 文/图)

【编辑】:胡琴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