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史昭昭烽火路,泪迹犹存家国恨。”2025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虽然时光如电,斗转星移,历史的硝烟越来越远。但此时此刻,那一段不能忘却的惨痛记忆,却如一曲沉重的悲歌,依然会萦绕于我们国人的心头,并在重温历史中积蓄奋进的力量。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畔的枪声划破了华北的寂静,日本侵略者以“士兵失踪”的荒诞借口,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从此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伤痛,中国人民也从此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壮阔序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那个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无数中华儿女都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奋勇拼杀。从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到敌后战场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从张自忠“宁可战死失社稷,绝不拱手让江山”的铮铮誓言,到左权“为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壮烈牺牲,中国人民携手抗日,共同筑起了一道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在最严峻考验面前所表现出的不可征服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当下,关于抗战的历史记忆正面临多重挑战。时间的流逝使得亲历者日渐稀少,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导致某些国家刻意淡化或歪曲侵略历史,消费主义文化则可能将本来很严肃的历史事件转化为浅薄的娱乐符号。日本右翼势力也不断在教科书、靖国神社等问题上挑衅国际正义,试图为军国主义招魂。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就更需要去深刻铭记那一段惨痛的历史记忆,从中汲取智慧启迪,把握历史主动,获取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撑。
“鉴往以知来,循道而致远。”如今,尽管我们已经昂首迈进新时代,历史的画卷也在辉煌中徐徐铺展,但前行的征途上,挑战与风险依旧如影随形,每一道难关都是对意志与智慧的考验。要想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继续破浪前行,我们就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从“七七事变”的苦难记忆中,继承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精神,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拼搏意志,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厚重情怀。
总之,“不忘国殇祭英魂,砥砺前行谋复兴。”当我们再次站在“七七事变”纪念日之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唯有铭记惨痛记忆,弘扬抗战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方能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吕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