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向全国先进看齐 争创西部一流”——“提档进位 推进广西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2019主流媒体采风活动媒体采访团来到位于柳州市的广西桂中监狱采访,深入了解桂中监狱医院医联体建设的成果,并观看了桂中监狱启航文艺队带来的精彩演出。
桂中监狱医院的医生正在远程视频诊疗室里与社会医院专家对服刑人员进行诊疗
桂中监狱医院医联体建设获采访团点赞
有病得到及时医治是服刑人员作为一个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益。当日,采访团记者们在桂中监狱医院看到,桂中监狱医院医生正在远程视频诊疗室里与社会医院专家对服刑人员进行诊疗。“桂中监狱开启了广西监狱医院医联体应用的先河,为桂中监狱医院的医者仁心和敢于创新点赞。”南方网记者彭志强在了解到桂中监狱医联体建设情况后有感而发说道。
近年来,桂中监狱不断加强与社会医院的交流合作,拓宽服刑人员就诊渠道,有效维护了服刑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的指导下,桂中监狱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当地社会医疗资源,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监狱医院发展的就诊模式。桂中监狱医院率先在广西监狱系统与社会医院签约组建医疗联合体,这也是广西监狱系统唯一一个组建单位。桂中监狱医院通过“患者不动、标本动、信息动”的方式,逐步实现“基层检查、专家诊断”的远程诊疗模式,让服刑人员在狱内服刑也能享受到社会大医院更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了疑难病犯的治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了病犯外出就诊带来的安全隐患,维护了监狱安全稳定。
桂中监狱政委黄建勋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桂中监狱高度重视服刑人员的健康权,保障服刑人员有病得到及时诊治。目前,桂中监狱实现了服刑人员“小病”“中病”在监内能够通过监狱医院以及医联体的技术力量进行精准诊疗,促进了治愈率的提高。对于疑难的“大病”,严格审批,加大安保力度,在确保外出就诊监管安全的基础上,也保障了“大病”服刑人员得到有效医治。据统计,桂中监狱已有数十名疑难服刑人员,借助远程视频诊疗技术,在监狱与社会大医院专家间实现跨时空诊疗,享受到医联体带来的实惠。
文化促改造 启航奔新生
“昨天已经归航,今天正在扬帆,扬帆,明天就是希望……”深情的歌声、气势磅礴的鼓声,桂中监狱演播厅里鼓乐齐鸣。当日,在这里,采访团的记者们观看了桂中监狱“启航文艺队”带来的一场精彩演出。
据了解,桂中监狱“启航文艺队”成立于2011年5月,寓意服刑人员将“告别昨天、重新启航,拥抱明天、重获新生”。 文艺队按照“为改造服务,为罪犯服务”的原则,以专职警察指导服刑人员,以服刑人员骨干“带动一群、影响一片”的运行模式,同时在学习培训、器材设备等方面予以资金保障,确保了文艺队创作文艺作品、巡演活动的正常开展,推动监区文化深入持久地开展。
“启航文艺队”注重结合当前改造形势和要求,在改造生活中汲取素材,作品都来源于服刑人员的学习改造生活,在监狱专职警察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了众多文艺作品,作品内容包括情景剧、微喜剧、相声小品、独唱合唱、原创歌曲、乐器独奏、乐器合奏、舞蹈等,内容丰富多彩、贴近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实际,并且监狱警察也参与其中,与服刑人员同台表演,寓教于乐。多年来,桂中监狱“启航文艺队”一直保持每年两场大型全监性的汇报演出,并利用节假日不定期地深入各监区进行巡演,每年平均演出达20多场次。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区罪犯文艺比赛、汇演中荣获大奖。其中,2012年,由服刑人员创作的原创歌曲《感谢警官》等五首曲目被收录在自治区监狱局统一采编的《走在新生大路》歌曲集中。2014年,启航文文艺队的作品送选参加全国监狱系统“放飞梦想 重塑新生”服刑人员文化艺术系列活动比赛,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把具有启迪性、励志性优秀作品搬上舞台,用健康向上的监区文化占领服刑人员思想改造主阵地,丰富了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和谐文明多元化的改造氛围,为全监狱重大节日的文化活动、全监规模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监区文化建设,桂中监狱“启航文艺队”发挥了示范带头和主力军作用,真正达到宽严适度、寓教于乐、陶冶思想情操、营造积极向上的改造环境的目的,促进了监狱监管改造持续安全稳定。
服刑人员周某是桂中监狱“启航文艺队”的成员,他既会跳舞也会弹奏吉他,还会主持。他告诉记者,“启航文艺队”的成员都会两种以上的乐器或技能,大家在改造生活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在“启航文艺队”中一起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同时,“启航文艺队”这个平台也丰富自己的改造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与和谐文明的改造氛围。(记者 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