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今年我市印发的《中卫市城镇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卫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卫市农民增收致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卫市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四大提升行动”,从教育、医疗、收入、健康等方面聚焦百姓冷暖,频施惠民之策。
“四大提升行动”紧盯城乡收入低在哪、农民增收难在哪、教育质量弱在哪、医疗健康薄在哪四个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痛点,靶向发力,着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回应社会关切。
让教育优质、协调、均衡、公平发展
“今年,全市9所新建公办幼儿园全部开园,新增学前教育阶段学位3600个,有效缓解了幼儿入园难问题。”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红说,中卫市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将切实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认真落实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同时,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全面落实中小学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补短板”《三年规划》,我市争取项目资金2.1亿元,新建续建中卫九中、文萃幼儿园、中卫七中综合楼、中卫中学多功能报告厅等11个项目,“大班额”“大校额”“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师资力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和主体,如何做到教师资源有效分配,事关教育能否公平发展。今年,中卫市选拔16名年轻教师充实到学校领导班子,招录引进高层次人才、公费师范生、事业编教师183人,培养认定市级骨干教师596人。
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杨永斌说,在师资搭配上,将统筹全市师资力量,按照“老中青”搭配的方式,合理分配学校师资,并以加强培训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另外,通过城乡结对、校际协作、走教互帮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交流轮岗,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今年,中卫市认真落实“双减”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并认真落实课后服务“5+2”模式,规范了全市179所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让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中卫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到,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将把学校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中,统筹考虑城区发展、人口流动、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做好学校设点布局,全面落实城镇小区合理配套建设学校的要求。据了解,全市5年内计划新增幼儿学位5300个,逐步实现小学45人、初中50人标准班额办学,化解2000人以上大校额,这一举措将全面推动各个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
让全市农民收入稳增
“村上引进企业把土地流转出去种小杂粮,我就在家门口务农、打工,挣钱顾家两不误。”海原县海城镇武塬村村民李吉兰说。
跟李吉兰一样,武塬村村民盼望有更多增收路子。海原县借助优势特色小杂粮产业的吸引力,引进企业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村民们不仅能得到土地流转费,还在家门口打起了零工,实现了收入稳增。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卫市把实施农民增收致富提升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就业服务、社会融入、政策惠农、权益保障,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83元,同比增长12%,比上年同期增加8个百分点。
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核心。中卫市聚焦自治区九大产业,落实“一带两廊”发展规划,立足富硒资源禀赋和奶牛、肉牛、枸杞、葡萄酒、绿色食品等富民产业以及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功能农业发展,积极推动本土特色养殖业发展。
今年,中卫市全面落实以新品种、机械化等为主的科技增粮增效措施,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98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187万亩的目标任务,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中卫市坚持把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作为群众增收新的增长极。目前,分别培育认定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44家、48家;培育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3家,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等经营主体15009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1个,使农业成为旅游对象和旅游产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让城镇居民收入提升
49岁的下岗职工刘红香通过政府安排的公益岗位实现了再就业。刘红香说:“新岗位缴纳‘五险’,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下岗工人刘红香再上岗的背后,是我市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做支撑。据悉,我市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1314人,全市累计在岗4672人。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城镇居民收入提升的关键。
就业创业方面,中卫市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培育创业实体等方式保创业就业工作。
市就业创业与人才服务中心干部詹璞说,今年,市本级注入基金500万元,发放创业贷款2亿元,开展创业培训1835人,培育创业实体1403个,创业带动就业6473人,利用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带动就业1100余人。
为此,中卫市今年及时兑现援企稳岗、社保减费等自治区稳就业“13条”“18条”、助力乡村振兴“9条”、闽宁协作“4条”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向1053家企业落实援企稳岗补贴资金640.2万元,稳定职工2.4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33人,城镇新增就业7095人。
发展产业方面,我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企业纾困等优惠政策,着力发展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和中卫“六大产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长11.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9%、12.6%。
产业兴旺必定带来新的就业增长点。今年,中卫市新登记注册企业1566户、个体户5471户,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1%、10.7%。由于市场主体稳定、企业职工队伍稳定、灵活就业人群不断增加,企业和新业态经济的岗位需求量不断增加,依托产业抓增收的支撑作用明显发挥,城镇居民收入正逐步提升。
据了解,上半年,中卫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2.8元,同比增长11.4%。
让“病有所医”向“病有优医”转变
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呼应了群众的急切期盼。
今年,中卫市在全区率先为75家医疗机构安装医废在线视频监控及医院污水监测系统,改扩建了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等,有序推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三甲”创建,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健康机关5个、健康社区7个、健康学校5个、健康企业2个、健康家庭20户,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提档升级。除此之外,全市疫苗接种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共接种新冠疫苗157万多剂次。
《中卫市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将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麻醉科、功能检查科等建设,打造一批县域医疗分中心。同时,强化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力争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实现“病有所医”向“病有优医”转变。
除此之外,《中卫市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还指出,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健康教育、重大疾病防控、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和落实“三孩政策”,深入推进健康中卫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通讯员 牛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