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广袤的大草原上,有这样一支精锐之师,她们几十年如一日,与寒暑斗争、与时间赛跑、与技术较量、与困难挑战,用心用情用力播绿护绿爱绿,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任劳任怨,为美丽新宁夏建设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她们就是宁夏草原工作站的17名女职工。
她们是播绿植绿道路上的“先遣队”
每逢春冬季,对于宁夏缺水少绿的广袤大草原来说,是撒播种草、抢墒播种的好时机。在大风呼啸、白雪皑皑的戈壁荒漠上,她们与男同事一道,带着乡亲们战风沙、建绿洲,指导各市、县(区)完成草原生态修复任务,保障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有序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草原植绿播绿步入“快车道”。每年采取围栏封育、补播补植、扎草方格机械固沙等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完成草原生态修复20多万亩。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监测评估,近20年间,我区草原生态恢复成效十分显著,目前,植被盖度达56.7%,比2003年禁牧前增加了21.7个百分点。宁夏国土增绿面积约51438平方公里,其中草原增绿面积约30360平方公里,对国土增绿的贡献比例为59%,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草原对国土增绿贡献比例位居第一。这其间的风霜雪雨,凝结了宁夏草原工作站全体女职工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她们是管绿护绿新征程上的“排头兵”
加强草原监督管理是宁夏草原工作站的常规工作,严格贯彻落实《草原法》《宁夏禁牧封育条例》《宁夏草原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是全体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每年,利用无人机开展天然草原重点保护区域监管巡查5—6次;协查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件100余件;利用有害生物绿色防治新技术开展草原鼠害、虫害、病害防治,年均防治面积100多万亩;采取“大型机械+植保无人机+生物制剂”的方式,推行草原虫害可持续防控新模式,为全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借鉴;开展草原生态监测评价,年监测样地400多个,逐个完成数据录入和质量评定。
2022年,为了创新草原监管方式,提高管护效率,首次采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判读+无人机测量+地面调查”三结合的方式,开展草原变化图斑判读及核查处置工作,全年判读图斑任务9611个。年底,为了赶进度保质量,全体女职工主动请缨挑大梁,利用春节冬闲的空当,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她们充分发挥女性细腻认真、善于沟通的特点,积极联系上下、沟通左右、交流技术、把握政策,做到“思想统一、认识统一、判定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不仅保障了工作进度和质量,有效保护了草原资源,还对草原违法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去年组织开展的草种改良、草原监测、有害生物防治、草原变化图斑判读和核查处置等多项工作受到国家林草局草原司的通报表扬。这些成绩饱含了她们对草原绿的挚爱和对工作岗位的钟爱,她们舍小家顾大家,生动诠释了林草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强大拼搏力量。
她们是探索草原生态修复新技术的“智囊团”
在实现草原荒漠化逆转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草原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草原高质量发展,宁夏草原工作站加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力度。近三年来,先后实施中央科技推广项目2项,荣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制定宁夏地方标准2项,登记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探索出了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新技术,选育出了多个荒漠草原治理的先锋草树,打造出了一批草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期间,在烈日炎炎的试验田里,有她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做研究的高挑倩影。在种子检验实验室里,有她们与疲惫抗争、与时间赛跑的憔悴面容。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案头,她们在挑灯夜战,为了保障各类实验项目能安全“着陆”,能获取到有价值的研究数据,为更好地改善草原生态提供理论支撑,她们除了要到田里指导作业、采集数据,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类《项目建议书》《技术规程》《实施方案》《评价报告》等材料的编写任务,以“宁肯累死牛 不让车回头”的担当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倾其所能,默默奉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赋予了新内涵。在团结奋斗的时代召唤中,宁夏草原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决扛起历史使命,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团结协作、勇毅前行。在逐绿追梦的路上,铿锵玫瑰的脚步永不停歇,她们将锚定目标、铆足干劲,抢先按下草原保护修复“快进键”,率先助推绿色发展步入“快车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草原人的力量(通讯员 罗晓玲 王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