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平罗县城关镇居民马建成和妻子在唐徕带状公园慢跑,耳旁不时响起广场舞音乐,6公里长的健康步道将两旁的绿树鲜花串联成美丽的“飘带”。70岁的居民冯巧玲来到平罗县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智慧健康小屋”体检后,医护人员通过扫码将她的体检结果上传到家庭医生信息平台,自动形成电子健康档案。
傍晚,姚伏镇姚伏村村民何宗贤在蔬菜大棚里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来到镇卫生院疼痛中心按摩两个多小时,支付了16元费用;在健康扶贫政策兜底下没有因病返贫的庙庙湖村村民马彦帅做好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等待打工的妻子回来……
“大卫生、大健康”布局将平罗县的不同坐标连成了一张全民健康“地图”,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智能体检系统、“智慧健康小屋”和健康主题广场、健康学校、健康社区等,在这张“地图”上一目了然,不断传递着民生温度,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随之跃升。
作为全区新一轮县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探路者,在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上,平罗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释放医改的政策红利,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
向改革要红利 让百姓得实惠
6月7日一大早,平罗县宝丰镇中方村4队村民王占奎正在给牛喂草,村医马学云骑着摩托车来到他家。
“上次我老伴儿半夜犯心脏病,多亏你及时赶来送药。”76岁的王占奎一边说着,马学云一边为他测量血压。
“叔,最近少吃羊肉和甜食,血压有点儿高,明天带着家庭医生签约本到镇卫生院做个全面体检。”临走时,马学云反复叮嘱。
宝丰镇组建了8个家庭医生团队,为9个行政村的老年人上门服务,签约的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享受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每季度一次或者重点人群每月一次的健康随访。仅在中方村,就有2400名群众享受这项由政府买单的惠民健康服务。
“我们通过大胆探索、创新突破,整合医疗资源,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重构卫生健康服务新体系,基本构筑起覆盖全县的‘15分钟就医圈’。”平罗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钱丽说。
民生为国之大计,健康乃民生之本。平罗县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方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不断探索卫生健康新举措。整合全县23家医疗卫生单位,组建平罗县卫生健康集团,实行实体化运作模式,对所属医疗单位实行“六统一”一体化管理。
近年来,平罗县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和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服务能力,由陶乐、姚伏和黄渠桥3个乡镇牵头建设区域基层医疗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做强做优疼痛、中医等特色专科,关口前移强化预防,解决了分散体系下重医疗、轻预防,资源碎片化、公益性弱化等问题,不断完善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通过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平罗县采取“县级专家+公卫医师+乡村全科医师”的模式,在全县组建了12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对象提供基本医疗、慢病随访等诊疗服务,签约群众还可享受分级诊疗绿色通道优先就诊、优先住院、慢性病长处方等优惠政策。目前,全县共签约服务12万余人,常住人口签约率42.1%、重点人群签约率79.1%,超出全区考核指标7.1和14.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平罗县做强县级“龙头”,县医院建成胸痛、创伤、卒中等5个中心,成为宁夏唯一一家全国县级能力提升示范医院,开展新技术百余项,三、四类手术台次较2015年增长58.7%;中医院建立院士工作站、首都名医工作站,血液透析填补了县域临床肾病治疗技术空白。
服务往下沉 幸福向上升
如何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平罗县用老百姓的口碑交出了高分答卷。
6月6日正逢周末,姚伏镇中心卫生院的理疗室里,前来按摩的村民将20张床位占满。
“以前买个药都要跑到银川或者平罗县城的医院,现在反过来了,很多患者都是专门从银川或县城过来治疗。”姚伏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樊宗元笑着说。
小小卫生院为何拥有如此大的魅力?樊宗元带着记者来到疼痛专科理疗室门前悬挂的价目表前介绍说:“拔罐3组18.9元、针炙3组24.3元……”
“老年人在田里劳作大半辈子,身上多少都有些毛病,疼痛专科非药物治疗非常受欢迎,我们按照C类收费标准下降10%执行。”樊宗元说。
“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还花不了几个钱,非常满意!”姚伏镇团庄村5队村民马桂玉在一旁笑着说,这些年她为了治疗多年的风湿病没少往银川跑,每次花费3000多元只能报销1000多元;现在在家门口看病,通过城乡居民门诊统筹,自己只承担500元。
“以前一年接诊近1000人次,现在一个月就接诊600多人次,患者一年增加了72%。”樊宗元感慨地说。2016年10月,平罗县在姚伏镇成立全区首家疼痛专科,开展28项非药物治疗项目。
平罗县在全区率先开展城乡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四免”诊疗管理服务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免费治疗,县卫生健康集团将慢病作为医防结合突破口,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重点常见疾病,出台按病种标准化分级诊疗制度,规范县、乡、村3个层面诊断标准、治疗路径和分级诊疗流程,家庭医生借助智能穿戴设备全天候对患者血压、血糖进行动态监测,不断把健康“福利”送到群众家门口。
“以前不到6点就出门,坐1个多小时大巴去县医院找专家。现在周一到周四专家就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坐诊,方便得很。”高仁乡东沙村7组村民霍桂香说。
去年7月,平罗县陶乐镇中心卫生院成立全区首家县域基层医疗中心,县级医院专家在卫生院设置慢病专科,指导开展糖尿病等慢性病全程跟踪治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专家坐诊服务暂停,预计7月底恢复。对此,该卫生院的医生将病人的X光片发送到县卫生健康集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10分钟后,县医院的专家就能将诊断结果和治疗意见反馈给卫生院医生。
通过派驻专家、远程会诊等方式,平罗县做活乡镇“中枢”,培养骨干200余名,建成基层“中医馆”19家,中医专科非药物治疗项目由6项增加至16项,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比例提高到49.71%。
“互联网+”打通基层医疗“神经末梢”
从老百姓的“病有所医”,提升到“病有良医”,从“好看病”到“看好病”,平罗的县域医共体建设,走的是全县医疗资源信息互联与互通的路子。
2018年底,平罗县卫生健康集团医共体智慧健康云平台建成,去年完成远程影像、心电诊断中心升级改造,基层医疗单位实时将数据上传到远程诊断中心,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开展远程心电诊断3.5万余例、远程影像诊断1.6万余例。
2020年,平罗县进一步做实健康管理,积极引入“互联网+精准医疗”,开设县域内远程门诊,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专家实时互动,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县级及以上医院专家服务;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配置健康自测设备,实时管理群众健康状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化全覆盖,通过上级医院看病基层拿药、慢性病长处方等便民举措,目前电子建档率90.27%,签约率达42.4%,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2.4%。
今年,平罗县率先在陶乐镇中心卫生院、宝丰镇卫生院等4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试点推行“互联网+健康小屋”模式,通过建立智能公共体检信息系统,优化家庭医生签约平台,各类数据通过“一次抓取”,实现基层“只录一次”和无纸化办公,在线查阅居民个人健康档案、慢病随访等信息,使原本的“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数据在线精准化管理,为居民提供集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流程健康服务,真正实现了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内涵之一。
平罗县紧紧围绕“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这一目标,针对因病致贫家庭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健康扶贫。突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实施疾病预防、兜底保障、规范服务、精准救治等举措,全力确保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今年20岁的姚武贝是陶乐镇庙庙湖村6区村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他10年前就开始做手术。
“一年得去北京两次,每次至少花掉五六万元,如果没有这个好政策,早都没有我了。”姚武贝说,每次看病前家里先贷款,回来后按照健康扶贫政策报销,一年只花费5000元,再加上民政、医保各项救助,自己基本不花钱。
在平罗县,像姚武贝一样得益于健康扶贫政策获得“新生”的家庭还有很多,村民马彦帅承包蔬菜大棚种植甜瓜脱贫,将房子铺上新瓷砖,生活大变样。
“一切美好都被疾病打破了。”马彦帅说着将衣服掀起,露出胸前一道长长的刀口,两次心脏病手术共花费17万元,眼看着辛苦奋斗来的好日子即将归零,是健康扶贫政策给了他新的希望。
“不论住多少次院花多少钱,只需要自费5000元封顶,其余的政府帮我买单。”马彦帅从箱子里拿出3张发票,上面清晰记载着17万元经过一系列方程式后“变”成了5000元。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这曾经是许多普通家庭遭遇大病时的真实写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平罗县脱贫不脱政策,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扎实推进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等行动,整体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坚持医防融合 守住战“疫”前线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学生复课,平罗县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放松,安排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值守,指导设置预检分诊、开展业务培训、规范操作流程,给广大群众、基层医护人员吃下“定心丸”。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平罗县通过紧密型医共体统筹协调,强化党组织引领、党员冲锋作用,在工业园区、社区、村镇密织了疫情防控网,推动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原则,有效实现关口前移,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县域医共体发挥了统一指挥协调、业务培训、资源调度、疫情管控、救治管理、督促检查的“六统一”作用。
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期,平罗县卫健局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层层筛选出28名业务骨干驰援湖北抗击疫情;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有外地返回人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到现场;2家县级医院及疾控中心共组织19个专家组121人次,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指导工作;先后抽调2000余人次医务人员到各卡点、隔离点进行体温监测。
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疫情防控”手段,引入疫情防控管理系统,搭建起乡镇摸底排查、医务人员健康监测、管理人员动态监管三位一体疫情防控数据网。县级医院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邀请上级专家进行会诊,明确诊断并指导诊疗方案。在宁夏银北医院设置全县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发热病人临时集中隔离留观点,对全县范围内发热病人全部在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留观。自疫情发生以来,定点救治医院县医院、定点留观医院银北医院共接诊发热患者1361人,留观468人。
村民到宝丰镇卫生院体检。
村民在姚伏镇中心卫生院理疗室按摩。
平罗县卫生健康集团医共体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工作人员处理基层卫生院影像资料。记者 王晓龙摄
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智慧健康小屋”。记者 王晓龙摄
陶乐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到庙庙湖村村民马彦帅家回访。
平罗县2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抗击疫情。
平罗县卫健局工作人员指导企业复工复产防控工作。
宁夏银北医院与平罗县五湖四海公园相映成景。(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平罗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马楠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