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是众所周知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超百万亩,31.6万人的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60%。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大量农房、土地变为“沉睡资源”,制约了粮食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土地是乡村振兴重要的物质基础。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平罗县积极落实30项国家级改革试验试点任务,紧盯土地权改革重点县主攻方向,聚力盘活土地资源、保障市场供给、提高配置效率,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破题前行,取得了确权赋能、入市交易、盘活利用、生态修复等多方面改革成效,有效破解了土地资源紧缺和闲置资产“沉睡”的矛盾,有效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用好用活土地资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确权颁证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通过构建‘管控有效、确权到位、交易顺畅’的土地权改革服务保障机制,充分保障农业经营者权益。”平罗县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中心主任顾思伟说。平罗县围绕落实所有权、保障资格权、放活使用权,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44本、承包经营权证6.55万本、流转经营权证123本、宅基地资格权证188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证161本、农业设施使用权证155本,确权颁证种类达13项,让农业经营者吃下“定心丸”,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合法“身份证”。
“多亏了土地权改革带来的红利,帮我们解决了企业发展融资难题,让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近期,位于平罗县的鑫牧源(宁夏)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办理了一笔2000万元的产权抵押贷款用于扩大养殖规模。
为让农业经营者手中的“红本本”变为“活”资产,平罗县成立全区首家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健全“互联网+APP”交易机制,赋予9项产权捆绑融资权能,累计抵押贷款2.69万笔17.95亿元,同时拓展土地权流转、入市等交易功能,交易额累计达64.2亿元,既规范了流转交易行为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5月11日,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菌菇种植示范产业园内,数十座银色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菌菇、香瓜、火龙果等近十种瓜菜长势良好,棚外的“田头交易市场”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处处都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和繁忙的景象。
“几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当时谁能想到这片盐碱荒地上还能种出这么多农作物。”宝丰村党支部书记刘毅感慨道。
刘毅的感慨源自这里因地处宁夏引黄灌区末端,土壤盐渍化严重,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曾一度制约了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每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仅有一两万元。而这一局面自2011年平罗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后逐渐被扭转。
“近年来,我们借着农村改革的东风,通过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将58.21亩土地用于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刘毅介绍说。
宝丰村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引进建设盛如意菌草(宁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一次性收益就达164万元。同时,依托石嘴山菌草科技产业园,利用剩余建设用地,实施宝丰村菌菇种植示范产业园建设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以农户租棚创收、参股分红、劳务取酬、特困帮带的方式带动60余户群众融入产业发展,150人实现就近务工就业。2022年,宝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
就在同一天,距离宝丰村50公里的姚伏镇灯塔村里,一场“百村千碗 乡村美食”手擀面大赛火热开赛,美食的香味和幸福生活的烟火气蔓延了整个灯塔村。“赶上了宅基地改革的好政策,让我们搬进了新村,住上了带庭院的新房子,过着和城里人一样舒适便利的生活。”前来参赛的村民杨艳高兴地说。
走进灯塔村的巷道里,眼前一排排庭院错落有致,灰色的屋脊,雪白的墙壁,宛如一幅山水画,让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里曾是一处“空心村”。
“我们按照农村改革部署和村庄布局规划,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闲置房地整治利用有机结合,把灯塔村改造成生态美好、产业配套支撑、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中心村’。”灯塔村党支部书记毛金凤告诉记者。
在平罗县,类似宝丰村和灯塔村这样通过农村改革,让原来的“后进村”“空心村”实现重生和崛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近年来,平罗县通过构建“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分配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自主、委托、合作”三种入市模式,累计入市交易161宗1588亩,成交金额达1.14亿元,引进菌草科技产业园、马氏兄弟粮油加工、绿康林家庭农场等110个产业项目,55个村村集体分享增值收益3893万元;通过构建“审批县域统筹、超占有偿使用、自愿有偿退出、新增多元保障、盘活整治利用”的宅基地规范管理机制,实施25个“空心村”1125宗闲置房地退出整治,腾退建设用地2725亩,建设姚伏灯塔等12个“中心村”和“一村一庄”示范点。
顾思伟为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彰显了平罗县10多年的改革成效: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2.07亿元,村均143.54万元,腾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近5000亩,新增耕地24.5万亩……
“通过农村改革,明晰了农村各类权属,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顾思伟说。未来,平罗县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让更多“沉睡资源”重焕新生,成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增加村民收入的“香饽饽”。(记者 周丽华 杨凯 桑娜)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