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建设新海原 -> 文字头条
海原县“四水四定”激活发展 “水动能”
2025-05-08 13:38:19   
2025-05-08 13:38:19    来源:中卫日报

  自被确定为自治区“四水四定”试点县以来,海原县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1369”工作思路,直面水资源管理短板,创新开展节水、管水、治水、用水、护水五大行动,在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在节水增效方面,海原县实现了从粗放式“大水漫灌”向精细化“精准滴灌”的历史性转变。重点推进农业节水革命,加快节水型灌区建设步伐,全面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优化调整高耗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其中,总投资7.1亿元的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3年10月全线贯通,有效解决了关桥、西安、海城3个乡(镇)16个村6.5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并为12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了可靠灌溉水源。以此为基础,投资3.5亿元的西河灌区12万亩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于2024年1月开工,仅用4个月就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二批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相关经验在全国视频调度会上作为典型进行交流。

  在管水机制方面,海原县完成了从管理“后进生”到改革“排头兵”的华丽转身。面对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结构型缺水并存的严峻形势,以取水工程专项整治为抓手,建成全县统一的水资源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水资源统一调配、取水工程统一计量、取水许可统一发放。通过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制订专项整治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三轮“地毯式”排查等举措,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监测管控体系,安装1233套智能监测计量设施,建立取水工程“一户一档”管理制度,推动取水管理走向规范化、长效化。

  在治水模式方面,海原县探索出从单点治理到系统施治的创新路径。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累计投入近3亿元,实施55万亩梯田改造,构建起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将水环境治理与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全县建成66座淤地坝,累计减少入黄泥沙2855万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71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从2019年的61.46%提升至2024年的64.11%,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用水保障方面,海原县完成了从“解民渴”到“惠民生”的品质升级。通过科学规划、多源互补、分类施策,彻底解决了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41亿元建成“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实现“三张网”全覆盖和“从水源到水龙头”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截至2024年底,全县自来水入户率达99.5%,集中供水率99.9%,供水保证率96%,水质达标率100%,顺利通过省级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验收。

  在护水体系方面,海原县实现了从保水量到提水质的全面提升。完成多个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深化河长制改革,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县河湖库坝纳入“五定”管理,常态化整治河湖“四乱”问题,清水河海原段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广泛开展“四水四定”公益宣传,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爱水护水良好氛围。

  海原县通过系统推进“五水共治”,将“四水四定”试点工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不仅显著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更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全媒体记者 马彦军 刘立涛 范本哲)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