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建设新海原 -> 文化旅游
探秘海原悬崖石洞
2020-02-27 09:32:50   
2020-02-27 09:32:50    来源:宁夏日报

从秘道攀登探索。

专家在现场发现的部分明代瓷器残片和汉代、南北朝时期的陶片、瓦片。

石洞内壁上发现一个疑似“記”的汉字。

  核心提示:

  海原县境内,大山深处,海拔2100多米的悬崖上,一个个人工凿刻的洞窟嵌在崖壁内,幽静神秘。这些石洞诞生于何朝何代,用途为何?似乎无人知晓。春节前,跟随有关专家,在向导的引领下对这些悬崖石洞进行了探访。

  从海原县城出发前往石洞所在地,中间横亘着海拔2955米的南华山。

  “我是在一次采风中无意发现这些石洞的。”向导田玉珍为了文学创作,多年来采风足迹踏遍海原的山山水水。“2018年秋季,在历史文化资料中看到海原元龙山石窟和金佛沟石窟的介绍后,我想用文学形式去表达。”田玉珍说。随后自己去了石窟所在地,观察山形地貌,着力“还原”石窟当年盛景,无意中在海原南部偏僻的深山里发现了几处看似不同于石窟的悬崖石洞。

  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九曲十八弯”,探秘组一行5人经过红羊乡杨明村时,已走了78公里山路。当日13时30分许,行至元龙山的山脚下时,田玉珍告诉大家一个喜讯:“应该不远了。”在这里,大家与海原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马建东会合,离开乡村公路,进入一个崎岖难行的河谷地带。

  沿着弯弯曲曲的河谷继续行进几公里后,一路以来的黄土地质变成了砂岩地质,河水冲刷形成数米高的河堤形状各异。“要探访的石洞就在附近。”田玉珍判断说。

  寻觅到3处悬崖石洞

  从河谷转移到攀山,终于在1公里外的一个半山腰,我们找到了一个石洞群。

  这组石洞有5孔,大小不一,上下两层,其中一孔在上层,洞口均向南开。一层石洞口地势较缓,可信步而入,面积3至9平方米不等。石洞内空无一物,四壁都有凿痕。石洞似乎都曾被火烧过,内壁为黑色。二层的石洞看上去并不高,但因山势原因,很难到达二层洞口。在较大的石洞内,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发现一个刻在侧壁上的汉字,巴掌大的字下半部分十分清晰,依稀为“記”字,但仅凭该字暂时无法判定其凿刻年代。

  “沿着河道走,还有一处石洞。”按照田玉珍的指示,向河谷内继续深入1.3公里后,果然看到河道北岸一座高耸且相对独立的山上,有十几孔石洞分布在山崖上,上下四层,洞口大小不一,均朝南开。沿着一条坡度较缓的羊肠小道来到山崖跟前。崖壁基本垂直于水平面,高约四五十米。这些石洞所在的山是砂岩地质,底层石洞大多已风化或破坏,只残留着一些轮廓。通过秘道上到二层,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平台,仿佛是这组石洞的露天“阳台”。石洞集中的第三层,却无法进入。当地人称这里的石洞群为石窑洼。

  然而,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沿山谷崎岖地形继续向南行进10公里后,海原县李俊乡上窑村附近一处相对平缓的山地一侧,我们要寻找的悬崖石洞呈现眼前:一片枯草丰厚的半山坡上,数百米宽、上百米高的直立悬崖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石洞,有40多孔。

  逐个进入一层石洞可以看到,这些洞基本是比较规整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洞穴,面积约为4至9平方米,其中一些洞壁有烟道熏过的黑色痕迹。与之前的石洞一样,这里的石洞也有不易发现的秘道,有的位于洞中洞里,有的位于侧洞里。从侧洞进入后穿过一段斜坡甬道来到二层石洞中,这里洞壁平整,洞高近2米,行走自如。二层石洞深处,洞顶有一个下水井粗细的圆形天井直通三层石洞。踩着天井内壁两侧的小坑上到第三层,这层的石洞更加整齐,方方正正,还有走道通往悬崖中部区域。临崖的石洞都留有方形“窗口”,从“窗口”居高临下,一眼望尽半山及河谷。由于没有找到更多秘道,四层以上的石洞无法进入。

  一路走来,卫星定位装备显示,从海原县城到达石窑洼石洞,行程为89.8公里,海拔从1822米上升到2100米;抵达李俊乡上窑石洞,行程为98公里,海拔2150米。

  文管部门将开展文物登记

  这些石洞是何用途,建于何时呢?

  “初步来看,这些石洞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周兴华表示。他在三处石洞群分别找到了一些东汉和南北朝时期的陶片、瓦片和大量宋金及明代的瓷器碎片。

  “这些山崖石壁上凿刻的石窑洞,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了。东汉、南北朝时期陶器和瓦当的制作,从形制、绳纹等方面,有着典型的工艺特征和朝代印记。宋金、明代的瓷器制作工艺也特点鲜明,这些古物残片,能够印证从汉代到明清时期,这些石窑洞都有人类在活动,也说明古人居住和利用过这些窑洞。”周兴华说,从一些洞口安装的门框等方面来看,近现代有人使用过的痕迹也很明显。

  据马建东介绍,探秘组探访的第一处石洞,有文物档案。档案记载为:黄龙山石窟,始凿年代不晚于唐。因历史悠久,可佐证北魏至唐时期的石窟艺术及发展史,有一定研究价值。2013年6月,海原县人民政府公布黄龙山石窟为不可移动文物。石窑洼石洞,在其几百米范围内,分布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防御匪患的冯家庄台墩,此地历史文化十分厚重,文物部门设有保护界桩,但石窑洼石洞和上窑石洞,没有文物登记档案。

  周兴华认为,这些古代建筑艺术,反映了先民在此生活的历程,包括居住状况和经济状况,很有研究价值和启发意义,应该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尝试把它转化为文化旅游项目。文物管理部门也将对石窑洼石洞和上窑石洞展开文物调查和登记。(记者 王文革 实习生 李晓明 文/图)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