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建设新海原 -> 文化旅游
海原震柳
2020-06-13 21:55:07   
2020-06-13 21:55:07    来源:中卫日报

14d7466b-4020-43ac-b7b9-2f986db6d2d4.jpg

  五一假期,我约了两个同学专程去了一次海原县西安镇哨马营,“拜访”了远近驰名、神往已久的海原震柳。

  过了西安镇,再向西北约20公里,就是哨马营。据《海原县志》记载,这座营垒是宋军侦察西夏军情的哨所。营垒占地十几亩,由此远望,甘盐池、西安州一览无余,远处起伏的山丘尽收眼底。因营垒中的驻军经常到山下的沟里取水饮马,故名 “哨马饮”,又因营垒是哨兵驻扎的营地,因此又被称为“哨马营”。

  哨马营有一条洪水冲刷而成的山水沟,周围是连绵起伏的黄土山丘,这些山丘坡缓温和,山包浑圆厚实。虽然已经是5月份了,但山坡上黄土裸露,野草断断续续地从地面挣扎出来,零零星星地点缀着满眼的荒原。快到沟中,五棵柳树跳入眼帘,我穿行在濯濯童山中,干渴的心得到了滋润,压抑的情得到了舒缓。远远望去,那五棵柳树像五个驻足远眺的征夫,孤独地站立在黄土山坡上,它佝偻的身影,让人顿生了些许怜悯之情,韦应物“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的那种感受,在我心中悄然远去了。

  下了车,我亟不可待地向沟底走去。从树旁的介绍牌匾得知,山沟中原本有七棵树,现在只存活下来五棵,按照图中所标的位置,我放眼望去,几棵树连起来果然像匍匐在山沟里的北斗七星!来到一号震柳前,隔着钢筋栅栏,我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这棵有五百多年寿命的古柳,仿佛一位修炼多年的寿星,盘腿而坐。被地震撕成两半的树干就像人的左右肋骨,支撑着庞大的身躯、智慧的大脑和如云的冠盖。两个树干中间是空的,而树的顶部却枝枝相连、叶叶交通、绿云绕绕,就像一个没有内脏的耄耋老者,又像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长在这贫瘠干旱的小山沟里,干瘦的树干能支撑如此旺盛的树冠,是一种奇迹,的确让人惊叹不已!

  这棵震柳的树冠直径达12米,不知道为多少个放羊娃遮挡过烈日和暴雨,也不知道有多少代放羊娃在这棵树下憧憬过山外的世界,但许多放羊娃一直到老都没有离开,生于斯,归于斯!震柳旁的小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陪伴着震柳和放羊娃们见证了时代的沧海桑田。

  一百年前的那次海原大地震,天崩地坼,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地震将整座山平移三四公里,把湖顺推一公里,真可谓移山填海、地覆天翻,被学术界称为“环球大震”,全球96个地震台都有这次地震的记录。覆巢之下,几无完卵,然而这几棵古柳,却存活下来。尤其是被标为“一号震柳”的那棵树,地震没有彻底摧垮它孱弱的身躯,震后的三年里余震不断,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对抗战中,柳树弥合了根系的创伤,丰腴了梢头的枝叶,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连在一起,树顶的枝叶也紧紧地依偎在一块。大地震再有多凶残,面对这棵顽强的古柳,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习惯于在水边生长的柳树,却奇迹般在这片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干旱带上幸存下来。

  已经存活了四百多年的这几棵古柳,遭“环球大震”后又存活了一百年,就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生命力极强的海原人一样,在天灾人祸面前,坚韧地求生,执着地憧憬,在这片联合国都断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荒山中,生生不息地繁衍至今。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一个春季,把五百年当一个秋季。这几棵震柳坚守了五百多年,从它的经历和长势来看,也许它就是北方的灵龟吧?或许,已经过去的那五百年就是他的春季。只要人们呵护它,它会一直坚守在这贫瘠的小山沟,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勇气和鞭策。

  (张天江)

【编辑】:马楠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