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建设新海原 -> 文化旅游
一针一线都是情
2022-06-01 20:32:51   
2022-06-01 20:32:51    来源:宁夏法治报

2.png

图片由乔亚茹提供

  乔亚茹出生在海原县关桥乡方堡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平凡而简单。

  幼年时的乔亚茹,经常看见母亲、外婆以及村子里的其他女人,坐在自家炕头上,用一针一线勾勒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幼年的乔亚茹内心滋生出一种向往。

  1

  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乔亚茹的童年生活和脚下的黄土地息息相关,广阔无际的田野为她提供了坚实的生活背景,骑在牛背上的牧童、金黄的麦穗、沙地里的香瓜、报晓的公鸡、雨后的彩虹、树上鸣啭的鸟儿,都是她心中最美丽的风景,成为她一生中最牢固的记忆,也为她用一针一线描绘人生的风景埋下了伏笔。

  乔亚茹的中学时光是在县城度过的。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她总会到县城的小商铺买一些针头线脑,给母亲捎回去。那些色彩斑斓的丝线,让她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乔亚茹自小就资质聪慧,画画、针线这些女红活,她坐在母亲身边,仔细观摩着剁绣的每一个动作和细节,看几遍就能记住。

  那时候,家乡妇女做的绣活,基本上都是剁绣,也有人把它叫作墩绣,还有叫戳绣、戳花的,虽然叫法不同,但做工手法大致相似。

  剁绣的针类似注射器用的针头,不同的是针尖处还有一个针眼,丝线穿过针头,再穿过针眼。刺绣的人拿着针如同手执毛笔,针与布面垂直,刺绣时就像小鸡啄米,轻轻地在布面上剁来剁去,飞针走线,一幅完整的作品花费时间特别长。剁绣看上去厚重、饱满,摸上去手感松软,正反两面都有完整的图案,和其他刺绣相比,剁绣的立体感特别强。

  剁绣属于典型的海原民间的一个刺绣品种,基本上靠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母亲传给女儿,婆婆传给媳妇,奶奶传给孙女,姐姐传给妹妹。

  剁绣用的材料主要是绣线和剁针,还有布料和绷子。剁绣前,先要准备好一块厚度合适的绣布,用花绷绷紧,然后用画笔在布面上绘出自己喜爱的图案,可以是花花草草、飞禽走兽、高山流水、蓝天白云,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一个熟悉的场景。图案绘好后,剁绣就可以开始了。剁绣时,用引线器把线穿好,线一定要穿到针眼里,线号要粗细适中,不要比针粗,也不要太细,线太细了,绣出来的作品立体效果差,花形不饱满。

  2

  实践是提高剁绣技艺的唯一通道。

  乔亚茹似乎是为刺绣而生。

  高中毕业后,乔亚茹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父母身边,从此,便开始了春种秋收的农村生活。白天,她和父母一起耕田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夜晚,她在母亲的调教下,用一根剁针精心描绘自己的万水千山。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1995年,村子里来了执行光缆施工任务的部队,其中有好几个是山东兵。部队驻扎期间,乔亚茹和村子里的几个姐妹,把自己农闲时绣的鞋垫以及其他手工艺品送给那些最可爱的人。

  部队施工的那段日子,乔亚茹认识了一个叫贾天华的军人。乔亚茹的绣品小巧玲珑,给贾天华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于是,他把自己的老乡、战友宋洪勇介绍给乔亚茹。通过书信来往,乔亚茹和擅长画画、心地善良的宋洪勇情投意合,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

  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根线,就是乔亚茹的刺绣。

  婚后,乔亚茹和宋洪勇一起回到丈夫的家乡山东泰安,他们在泰山脚下一个小镇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一天,乔亚茹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在刺绣这个领域一展身手呢?

  这个世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宋洪勇对自己妻子的手艺满怀信心,夫妻俩一拍即合,决定在刺绣行业大展拳脚。

  随后,乔亚茹和丈夫回到海原,怀着满腔热情和美好的愿望,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3

  万事开头难。

  创业初期,他们没有经验,缺乏资金,困难重重。但脚下的路必须靠自己去一步一步地完成,天上不会掉馅饼。

  有一天,乔亚茹在电视上看到,重庆万州有一个叫张红的姑娘,靠着刺绣鞋垫发家致富,这件事对乔亚茹带来很大震撼,她觉得,别人能做成的事情,她为何不能?

  带着简单的行囊,带着海原的干粮馍,带着一腔美好的愿望,带着一颗期待已久的心,夫妻俩踏上取经学习的道路。

  为了省钱,他们乘坐最便宜的硬卧车,饿了,吃几口干粮馍;渴了,喝几口白开水;困了,就睡在候车室。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万州、找到张红。

  在万州,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刺绣技艺,仔细揣摩每一件作品,学习怎么与客商打交道。时间虽然不长,可学到了不少东西。

  学艺结束,夫妻俩告别张红回到海原,开始筹划开自己的店铺,做自己的事情。

  租店面、购材料、买机器,一切都需要钱。关键时刻,乔亚茹的父母拿出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资助女儿开店创业。有了父母的资助,乔亚茹从济南购进花线,从兰州买来绣架,从西安采购布料,从最普通的绣花鞋垫干起。

  2005年9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海原山城、景色宜人。在鞭炮齐鸣和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乔亚茹的店铺“千珍绣销售店”正式开业。

  热闹过后是门庭冷落。

  起初,销售店开张几个月,没有一分钱收入,清冷的现状让夫妻俩始料未及。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绣花鞋垫在海原不算稀罕,几乎所有小媳妇大姑娘都能绣上几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久,一位客人来到乔亚茹的店里,一次性订购了100双绣花鞋垫。那一刻,乔亚茹深感,天底下最美好的事情,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这单订单,似乎给乔亚茹带来了好运,从那之后,订单像雪片一样“飘”到她的店里。经过多年努力,乔亚茹的“千珍绣手工艺制作坊”改头换面变成“千珍绣民族手工艺有限公司”,努力终于换来回报。

  4

  成立公司、经营品牌,乔亚茹想的不只是个人的利益,为了更多的人,特别是农村妇女早日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走出来,她决定做一些事。

  走进海原农家,几乎都能看到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刺绣作品,这些绣品摆在家里,只是对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它们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乔亚茹决定,把闲置在农家的刺绣作品与市场有效对接起来,让死物变活钱。

  在乔亚茹的运作下,源源不断的刺绣作品从农家走出,走向广阔的市场。

  乔亚茹这个名字像她的刺绣一样,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她的做法也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鼓励。

  创业的成功,掌声和鲜花纷沓而至。面对各种赞誉,乔亚茹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她要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要让更多的农村姐妹通过自己的一双手改变生活。于是,她免费为大家发放刺绣原材料,回收绣品由公司统一销售,利益共享。在回收的绣品中,相当一部分产品质量不过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乔亚茹主动联系有关乡镇,无偿办起妇女刺绣学习班。从红羊到关庄,从贾塘到郑旗,每一条乡村小道上都留下了乔亚茹坚韧不拔的足迹。

  成立公司后,乔亚茹的培训班先后培训农村妇女4000多人,其中200多人成为刺绣行业的高手,她们的作品销往全国各地,许多人通过刺绣改变了生活、改变了命运。

  多年来,乔亚茹的足迹遍布海原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她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报纸上、电视上,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农村妇女,用一根剁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5

  在“海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创业基地”大院里,乔亚茹和我们聊着一些有关刺绣、有关创业、有关家乡、有关未来以及有关生活的话题。

  乔亚茹告诉我们,她这一辈子与刺绣结缘、与刺绣相伴,刺绣就像她的爱人,与她白头偕老、不离不弃。

  在三楼作品陈列室,我们欣赏到乔亚茹多年来的心血,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6年,“二十四节气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光辉灿烂的中国文明,在乔亚茹的指尖上缓缓流淌,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她对中国文化的浓厚情意。

  创新成功之后,乔亚茹从中尝到了甜头,钟表、台灯、车挂、拖鞋、毛衣拉链、遮阳帽、T恤、钱包、围巾、书签、笔记本、礼盒、女士化妆包、化妆镜等一系列贴近百姓的绣品走进千家万户,让人们眼花缭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在乔亚茹的心里,让海原剁绣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就是她最大的梦想。

  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从父母资助的3000元创业资金起步,到如今拥有几百万元资产的公司,乔亚茹在商业经营上无疑是一个成功者,更重要的是,她的刺绣不只是商品,更是艺术品,每一件绣品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一针一线都寓意深远。

  2020年,纪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之际,乔亚茹用一针一线绣出作品《震湖》。该幅作品以海原县李俊乡海子震湖为原型,在乔亚茹的飞针走线中,它不复人们记忆中悲惨的、沉痛的印象,而是呈现出一个湖面碧波荡漾、水中芦苇摇曳的堰塞湖景象。

  作品《百年震柳》,也是为纪念海原大地震而作。乔亚茹通过合理运用彩色绣线,化腐朽为神奇,把震柳的精神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震柳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正是海原人民的精神象征。

  把人世间最美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是乔亚茹孜孜以求的夙愿,这是她的初衷,也是她的梦想,多年来一如既往、不曾改变。乔亚茹喜欢用自己的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的东西,她始终认为,人的生活总是向着美好的。

  2020年疫情期间,乔亚茹封闭在家,看着孩子天天玩手机,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小时候的一些场景突然之间在脑海里浮现了起来,她随即产生了创作的想法。后来,就有了大型系列刺绣《忆童年》。

  《忆童年》长达6.8米,作品通过踢毽子、滚铁环、打沙包、跳皮筋等孩童玩闹场景,生动地体现了乔亚茹年幼时的乡野生活,将人们的思绪带入遥远的情景中,令人回味无穷。

  乔亚茹的大型刺绣作品《沙坡头美景》长达2米,以中卫沙坡头景区为背景,巧妙运用各色绣线,将一个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的人间美景勾勒得惟妙惟肖。作品既有西北风光之雄奇,也有江南景色之秀美,沙漠中慢慢行走的骆驼,河面上随流而下的羊皮筏子,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这些美景,在乔亚茹的针尖变成永恒。

  6

  乔亚茹的绣品陈列室,就是一个袖珍的海原刺绣博物馆,每一件作品都是她的心血结晶。

  陈列室的一面墙壁上挂满了奖牌、奖状,每一项荣誉来之不易,它们诉说着“海原绣娘”乔亚茹的辛劳与付出。

  看到这些骄人的成绩和荣誉,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由滋生出一股敬佩之情:凭着一双巧夺天工的手,描绘出熠熠生辉的多彩生活,乔亚茹值得我们点赞,值得我们书写。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有一事的意义。

  一根微小的剁针成就了乔亚茹如日中天的刺绣事业,一双灵巧的小手诠释了乔亚茹生活的所有意境。典型的刺绣环境塑造了一位典型的“海原绣娘”,乔亚茹当之无愧。

  正如乔亚茹自己所说:活着是为了刺绣,如果没有了刺绣,自己的日子必定黯淡无光。

  乔亚茹的刺绣人生充满了艰辛、饱含了奋斗、赢得了赞誉、收获了精彩。(马卫民)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闫文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