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我县坚持聚焦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发挥教育信息化对引领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关桥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在上一节有趣的英语课。与往常课程不同的是,这次为他们上课的老师是海原一小的英语老师。得益于“互联网+教育”项目的实施,一根网线就把县城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步传送到乡村学校。

关桥乡中心小学同享优质教学资源只是我县实施“互联网+教育”成效的缩影。2020年,我县集合县域内中小学及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按学科及年级分类,建立初级教学资源库,确定“领头”学校、明确帮扶对象,按照 1+X 结对方式,开展“送课”“送教”“送培”专题课堂,形成了县城示范学校拖农村薄弱学校、乡镇中心小学拖教学点、区内优质学校拖县内薄弱学校的格局,被拖学校按需“点菜”、引领学校照单“配菜”,实现了百人以下规模学校网络在线互动课堂全覆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均衡发展。

2020年,老师学生及家长克服疫情困难,积极参加、适应宁夏教育云及空中课堂线上教学,选拔 122 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录制课程 680 节,与宁夏教育厅云平台教学资源同步推送学生学习,全县义务教育阶段 59570 名中小学生、高中阶段 8597 名学生均能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电视、卫星电视或利用终端设备全部参与在线学习,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

目前,我县累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近1.5亿元,建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网络和多元多型多类信息化教室 913 间,区级示范校 4 个、标杆校 3 个,县级示范校 5个、标杆校 2 个,基础条件实现所有学校网络宽带全覆盖、所有教室触控一体机全覆盖、所有学校专递课堂全覆盖、所有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智慧教室全覆盖、所有一线教师备课计算机全覆盖,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实现教育理念更新、模式改革、体系重构,促进城乡教育教学质量有序提升。(记者 李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