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17日夜,崔景岳、马文良、孟长有3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宁夏当局活埋于银川城隍庙。1991年,在纪念“三烈士”英勇就义50周年之际,银川市决定在“三烈士”牺牲地建造纪念碑。同时,将烈士牺牲地——原银川第十三小学改名为景岳小学。
77年过去了,如今的景岳小学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师和学生都成为烈士事迹的宣讲者和爱国主义的传承者,“红色因子”遍布校园。学校编印了《小英雄的故事》,成为学生日常读本。四年级开设的校本课《三烈士的故事》,让孩子们从英雄身上汲取成长的养分,将爱国主义精神扎根心间。
一走进学校,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不远处的纪念馆成为历史的记录者。不时会有校外各单位预约来参观,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随机选派50名小小讲解员中的几人“出场”,为来宾讲解。为了让讲解内容更贴近参观者,宣讲团的7名教师党员撰写了不同版本的讲解词。
校长郑生强告诉记者,纪念馆中还设立了为宁夏解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宁夏名人”板块,让参观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学校设立了“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六大板块,在参观过程中让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深度融合。
学校倡导体验教育,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发具有儿童趣味、时代气息、红色教育特色的主题活动,特别是每年“四·一七”三烈士遇害日,学校都会开展“红色四月”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大队会、经典诵读、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观摩课、红歌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小知道脚下土地的历史,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了解历史,还要传承文化。在景岳小学,随处都能看到国学经典的影子:教学楼每一层正对着楼梯口的墙面上都写着“孝亲敬长”“惜时好学”“爱国立志”等名言警句或古诗词。郑生强说:“精神上墙,是为了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慢慢融入每一个孩子心中。爱国主义教育加国学经典教学,是对中华美德的传承,这将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记者 徐佳敏 实习生 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