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 -> 媒体聚焦
【砥砺奋进一甲子】石嘴山黄河大桥--一桥通南北,宁蒙架通途
2018-07-18 21:45:48   来源:新消息报

  石嘴山黄河大桥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写着:石嘴山黄河大桥始建于1987年3月,1988年10月25日竣工通车。大桥全长949米,总投资1898.3万元。其中,桥长551.82米,桥头引道长39.18米,行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宽1.5米,大桥荷载为20吨。引桥外侧雕有大型浮雕,整座大桥气势恢宏。石嘴山黄河大桥的建成结束了宁蒙贸易往来的摆渡历史,成为宁夏北接内蒙古的重要交通枢纽。

  创造历史:成为我区第一座大跨度T型刚构桥梁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1933年始设的石嘴山渡口,是连接煤城石嘴山与东、北方省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后来的国道包、兰路(即国道109)必经之渡口。当年,每天排队待渡的数百辆车排成长龙,一等就是几小时,甚至一两天。那时的矿工们以背煤到河东养家糊口为生,有时过不了河,就在又阴又潮的山洞里窝一宿。由于船小人多,渡船时常超载,令人胆战心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黄河上只有郑州黄河铁桥、泺口黄河大桥和兰州的公路桥等3座由外国人设计、施工的桥梁。随后,陆续在黄河上建成几十座大桥,使黄河天堑变成了通途。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作为国道109线的一个重要控制点,是连接宁夏石嘴山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咽喉要道。大桥的建成通车对完善区域干线公路网络,提高黄河大桥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石嘴山市交通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众望所归下,1987年3月15日,由宁夏公路勘测设计院与交通部规划设计院合作设计,宁夏公路局桥梁工程队承担施工的石嘴山黄河大桥破土动工。由于该桥处于地质构造断裂带,施工图设计不得不将初步所涉及的四跨连续梁方案改为T型刚构。桥梁工程队在边筹建、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下,攻克了道道难关,使大桥于1988年10月26日正式建成通车。 

  建成后的石嘴山黄河大桥是我区第一座大跨度T型刚构桥梁,其位于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东郊渡口,是国道北京——拉萨线上的枢纽工程,不仅连接宁夏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还是沟通西北、华北、西南的组带。其西桥头处于石嘴山市区道路与干线公路交岔处,设互通式环形道,环形道外侧的大型壁雕与夜幕下灯光闪烁的大桥浑然一体,增添了城市的景致,这座桥也是当时宁夏唯一的城市景观黄河大桥。

建设中的石嘴山黄河大桥。宁夏交通运输厅供图

建设中的石嘴山黄河大桥。宁夏交通运输厅供图

  工艺先进:首次采用悬臂式浇注、挂篮施工

  宁夏的建桥历史是一步一个台阶,如果说叶盛黄河大桥、中宁黄河大桥体现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那么石嘴山黄河大桥则代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较先进的建桥水平。这座大桥是钻孔灌注桩基础,主孔为90米的预应力T型刚构,施工难度更大、技术等级更高。 

  据悉,石嘴山黄河大桥修建时第一次采用了悬臂式浇注、挂篮施工新工艺。当时全区唯一修过这种桥型的只有原宁夏交通运输厅厅长陈敏求,他义不容辞地亲自设计了施工工艺。据他介绍:“施工时,要在高出黄河水面17米的空中悬空作业。担任第一道工序拼装挂篮的机械分队,爬上十几米高的桥墩,悬在半空拼装挂篮。低头是滔滔黄河水,抬头是一望无际的蓝天,在上面工作简直像是玩空中飞人的杂技。”陈敏求回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按期完成了拼装任务。 

  浇注石嘴山黄河大桥T构正值盛夏。七月流火,热浪升腾。浇注主墩的钢模板晒得烫手。“钢模内就像是蒸笼,电焊工在里面赤着膀子焊接钢筋骨架,汗流如注,夹杂着灰尘的汗珠流入眼角,烧灼得眼睛难以睁开。”陈敏求说。

  浇注主墩T构混凝土的工序连接紧密,支模板、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一环紧扣一环。桥梁工程队钢筋组为赶在洪水到来前完成T构浇注任务,连续工作了3天2夜,饿了让人到食堂抱来一堆馒头充饥,困了坐在地上两手一抱打个盹,就这样绑出总重近10吨、密得连手都伸不过去的钢筋骨架,赶在洪水到来之前浇注完了T构。 

  俗话说知桥莫如监理。当时的管理工程师林中望在大桥施工的500多个日日夜夜里,检验着成千上万的数据。大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件都经过他严格把关,就连T构中密如蛛网的钢筋也要亲自数一数、量一量,每一道工序完工他都在场。正是因为如此严苛的工程质量把关,由宁夏公路工程局桥梁工程队修建的石嘴山黄河大桥被评为交通部1992年度优质工程。这是当时我区公路桥梁建设史上第一个获部优的作品。

  继往开来:新旧桥合并通行能力大增

  提起石嘴山黄河大桥,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它是黄河两岸矿区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没有通高速公路以前,想要途经两地必须要从该桥穿过。桥对面的内蒙古群众就医、孩子上学,都要依靠这座桥。可以说,这座桥对促进宁蒙两地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自国道109线石嘴山黄河大桥于1988年10月建成通车后,加快了两地的经贸往来。作为当时少见的特大桥、石嘴山的“东大门”,所通过车辆主要为往返于宁夏与内蒙古的运煤车辆,以及两省区间的省际客运车辆,昼夜交通量高峰期达1.2万辆,为原设计交通量的3倍左右,而运煤车辆多为超载车辆,最大载重超过百吨,加速了桥梁老化,造成该桥桥跨结构、桥面、栏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2008年,石嘴山黄河大桥被确定为危桥,实行限载30吨以下的车辆通行,2012年9月18日,石嘴山公路分局对黄河大桥进行了交通管制,禁止所有货车通行。 

  2013年4月,自治区交通厅投资1392万元对石嘴山黄河大桥旧桥进行修固,将原本箱式桥改为矮塔斜拉桥,并重铺桥面,将原护栏改为墙式防撞护栏。加固后的桥梁将恢复到原来设计的荷载,恢复荷载以下的客货车通行。同期投资1.9亿元在原有的黄河大桥边又建一座黄河大桥,2013年10月新建大桥开工,2016年12月24日建成通车。为了保护桥梁安全运行,避免重蹈平罗黄河大桥、石嘴山黄河大桥(旧桥)因超限造成大桥寿命严重缩短的覆辙,宁夏首个跨省区路政联合治超站成立,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石嘴山黄河大桥的治超工作,减轻大桥压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新建的宁蒙跨境黄河大桥紧靠原有109线石嘴山黄河大桥上游,桥梁全长598米,桥宽24.5米,为双向5车道(包括一条非机动车道)。新大桥通车后,旧桥改为内蒙古通向宁夏的单向通行两车道,只准通行小型车辆及行人。目前,新桥和旧桥共7个车道同时通行,通行能力将增加一倍,来往宁蒙两地车辆通行更加方便快捷。(记者 安小霞)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