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 -> 媒体聚焦
年近半百的“绿皮车”和年过半百的守护者
2018-08-09 06:34:46   来源:宁夏日报

  墨绿色的车身和座椅,白色标牌,车厢顶部挂着一排电扇,列车“况且况且”地缓慢爬行在小站之间……

  这样的情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不见,然而在银川开往汝箕沟这一单程仅有143公里,海拔却相差1000多米的区段,7524次“绿皮车”是开进贺兰山的唯一大众交通工具。

  在这趟跑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绿皮车上,班组列车员平均年龄已过半百。

  8月1日清晨,49岁的列车长闫敏一边巡视着车厢,一边再三叮嘱乘务员们:“一定要做好通告,避免旅客下错车、坐过站;行李架要随时调整……”

  事实上,她的“兵”都比她年长。

  56岁的任金田和59岁的桂永华成为相邻车厢乘务员只有一年零四个月。

  “2009年我转岗来客运段,干客运工作不到10年,可任金田干了28年的列车员,是我的师傅。”再过7个月就退休的桂永华说。和现在常见的旅客列车不同,绿皮车出现的问题多,乘务员更需要经验和“手艺”。比如,冬天注水口堵了怎么处理、夏天怎样烧好全列车仅有的茶炉等。

  粗略记录一下任金田的半小时:一共开了3次车门,擦了3次地,收了1次垃圾,帮助旅客接开水、搬行李17人次。

  “过了大武口,车厢里基本就剩通勤职工,可以歇歇。”任金田说。话虽如此,任金田并没闲着,趁旅客少的时候,他把列车厕所从里到外仔细清理了一遍。

  穿过车厢连接处,58岁的王孟军正忙着整理行李架。整理好行李架,王孟军又做了旅客去向登记,不知不觉间,汗水就湿透了衣背。虽然车厢里每个窗户已经开到最大,车顶上的老旧电扇在不停转动,但终究抵不住闷热。温度计显示,车厢内已接近42℃,比车外高出将近10℃。

  高温蒸烤的绿皮车上,最难熬的莫过于给供应开水的茶炉加煤,这对于刚调整到这个班组的柳斌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快50岁的柳斌把茶炉炉膛内的煤火用炉钩拉散,他的衣服湿着贴在后背上,脸上、胳膊上全是汗水,还有一道道黑色的汗迹。“这已经很好了,大太阳晒着的时候车厢内温度能达到50℃以上,变成了大蒸笼,我们每天都在免费蒸桑拿。”

  返程再次路过大武口时,闫敏与车站交接了从山里带回来的信件。

  “刚开通的时候,这趟车特别受欢迎,每天人满为患。”64岁的胡东升感慨地说。

  1973年,19岁的胡东升是7524次列车驶进汝箕沟时的第一批司机。

  如今,做为乘客再次踏上这趟列车,胡东升说:“这条线路这趟车,我难以忘怀。”(记者 李徽 实习生 刘亚萍)

<p>  这列仅有6节硬座车厢的“小慢车”,已经在平汝线上行走了45年。</p>

这列仅有6节硬座车厢的“小慢车”,已经在平汝线上行走了45年。

<p>  虽然没多少行李,但是任金田依然会将行李架整理整齐。</p>

虽然没多少行李,但是任金田依然会将行李架整理整齐。

<p>  柳斌为燃煤茶炉加煤。烧锅炉是高温天气中比较难熬的事。     (银川客运段供图)</p>

柳斌为燃煤茶炉加煤。烧锅炉是高温天气中比较难熬的事。(银川客运段供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