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 -> 媒体聚焦
【口述历史——支宁人眼中的第二故乡】
西吉来了北京青年
2018-08-17 07:02:31   来源:宁夏日报

  平日里,秦振国就很注意个人形象。外出做公益活动时,秦振国就更加注意个人形象。秦振国说,老话说“人配衣裳,马配鞍”,如今中国人日子越来越好了,有条件穿得时尚得体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精气神,也折射出大国国民的良好形象。

  其实,秦振国注重穿着仪表,源于青年时代艰苦环境留在心里的烙印。

  秦振国曾经梦想过,等国家富裕了,自己也要像发达国家的人那样穿得体体面面。

  秦振国在有生之年等来了这一天,而且是在宁夏等来了这一天。

ly8849_s.jpg

秦振国在西吉。(照片由本人提供)

  秦振国出生在北京南城区(现在的宣武区)牛街,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兄弟,两个妹妹。

  1955年5月,秦振国初中毕业之际,学校里来了一批重要的客人,询问当年毕业的这批初中生愿不愿意前往大西北,支援革命事业建设。听说大西北有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沙漠、连绵的大山,那一片大地需要建设、开发,同学们很是兴奋,纷纷报名前往。秦振国也不例外,决心到艰苦的地方为国家建功立业。那时,秦振国还不满17周岁。

  1955年7月中旬,包括秦振国在内的864名北京青年学生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秦振国等8名青年被分配到西吉县,秦振国在西吉县一待就是33年。

  那时,一切百废待兴,大山深处的西吉县更是闭塞落后。秦振国千方百计努力融入这片土地。33年间,秦振国做过村小学教员、财政干部、宣传干事,当过县广播站的播音员、县广播站站长、广播电视局局长。

  1955年,秦振国被安排到西吉县政府二科工作,赶上了修建“葫芦河渠”。秦振国依然十分清楚地记得,“葫芦河渠”全长20公里,渠首在将台堡区东坡乡(现在的将台堡镇)洋家河村,一路向南到达单民区(如今的单民村)。“葫芦河渠”可让渠道沿线的旱田变成水浇地。秦振国说,那个年代,没有机械施工,全凭人的双手挖、背篓背、架子车运,挖一条20公里的渠可是个巨大工程。“葫芦河渠”指挥部给17岁的秦振国安排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财务。

  秦振国说,当时有数千人在沿线参与施工,生活开销款、青苗补偿款、工费都由他保管、领取。一次,指挥部安排秦振国取5000元现金,给施工农民发补贴。5000元在当时是一笔数额极大的款子,相当于上百位干部一个月的工资总和。提款的信用社距指挥部有7.5公里,为了安全,指挥部给秦振国安排了一名警卫一路保护。当时钱的面额很小,5000元钱几乎塞满了他的帆布包。秦振国一路紧抱书包,两人几乎是小跑着回到了指挥部。

  1957年,组织安排秦振国到硝河公社(现在的硝河乡)当小学教师。有些孩子家里困难交不起书本费、买不起铅笔,秦振国就自己出钱帮他们买。家长心里过意不去,就让孩子捎上几个鸡蛋给秦振国。秦振国说,那个时代鸡蛋是稀罕物,人们根本舍不得自己吃,而是拿到集市上卖掉换钱。秦振国也舍不得吃,就让孩子们自己吃。

  秦振国所在的硝河公社许多妇女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秦振国挨家挨户动员妇女学文化,于是,学校白天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晚上成了扫除文盲的补习所。煤油灯下,秦振国一字一句地教,上百名群众接受了秦振国的扫盲培训。

  在硝河公社当教师时,秦振国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有时晚上还要背着背篓外出给学校拾粪增加农家肥,甚至天亮才回来继续给孩子们上课。学校距县城有十多公里,那时没有公交车,到县城办事要步行去,一路上尘土飞扬。进县里开会得背上行李,睡在用麦草当床垫的屋子里,哪里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住的是干净明亮的酒店。

  秦振国经常下乡。那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一些村里碗筷不够用,大伙就等前面的同志吃完了再用;水极为珍贵,有时为了节约水,前面人吃完的碗用草一擦,接着盛饭吃……

  2017年,秦振国再去西吉县,重来故地,秦振国感慨万千,西吉县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住上了漂亮宽敞的大瓦房,一些农民还有自己的小轿车,生活越来越好,这让秦振国感到无比高兴。秦振国说,这是令所有支援宁夏建设者们最欣慰的事情啊!

  1959年秦振国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调入县广播站、广播电视局,直到1988年离开西吉县前往吴忠工作。

  当时在西吉县广播站,秦振国是唯一的播音员。除了播音,秦振国还兼任财务员、发电员。由于供电极不稳定,广播开始前秦振国要提前把汽油发电机打开发电。此外,秦振国自学了维修发电机、收音机和喇叭,成了人们眼里的“能人”。

  上世纪80年代,秦振国先后担任西吉县广播站站长、广播电视局局长。那时要让广播进村必须要架设广播线路,县里财政困难,秦振国便自己动手办起了电杆厂,服务农村广播线路架设。仅用两年时间,西吉县便建成了1200公里农村广播线路,覆盖了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成为宁夏最早实现广播进村的县。宁夏全区广播发展现场会在西吉县召开,西吉县的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秦振国因此荣获“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电视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里,而收看电视只能通过接收发射塔转发的信号。西吉县城群山环抱,需要在一个制高点修建接收塔,可县里缺乏购买铁塔的资金,秦振国买来钢材请来专业人员焊接,仅花了不到5000元,一座电视接收铁塔就耸立在县城边的一座高山上。西吉县城群众也成为宁夏山区最早看到电视节目群体之一。

  1988年4月,秦振国被调往吴忠市(现在的利通区)担任房改办主任。离开前,秦振国独自一人默默绕着县城走了一圈。这里,有他的青春、心血、汗水和朋友,有他熟悉的一草一木,秦振国舍不得!

  1998年,秦振国光荣退休。退休后,秦振国自学中医保健知识,为身边群众提供义务服务。

  2018年7月1日,是党的生日。这天,秦振国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员最高的理想和思想境界。”

  秦振国说,这条与人共勉的微信,更是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鲁延宏)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李涛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