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接受新消息报记者采访。
50多年创作近千首关于宁夏的歌曲
“宁夏川(呀哈)好地方,是我可爱的家乡,平川里碧波荡漾。稻谷飘香好(呀)好风光。黄河水(呀哈)长又长,流过美丽的村庄,你看那绿树成行,渠水哗哗把(呀)歌唱……”看见这熟悉的歌词,很多宁夏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该词的作者之一就是张弛。
《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是由张弛、辛克作词,徐肇基作曲的一首独唱歌曲。歌曲以银川民歌为基调,歌词具有民谣风格,曲调朗朗上口。1983年,作为西安电影制片厂为宁夏摄制的新闻纪录片的主题曲,一经面世,引起宁夏文艺界广泛关注,并被群众争相传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张弛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的父母都是农民。10岁时,颇有音乐天赋的张弛就会哼唱眉户剧《梁秋燕》和秧歌剧《夫妻识字》中的一些唱段。1964年,张弛考入宁夏大学中文系,对音乐的追求并没有“偃旗息鼓”,他学会了吹奏竹笛,还成为学校乐队的主力成员。1970年,张弛从贺兰县委调入原宁夏歌舞团担任专业编剧作词,开始了他的音乐之路。
50多年来,张弛创作了近千首关于宁夏的歌曲。上世纪70年代末创作的《山丹丹花开六盘山》,被选为国庆30周年的献礼歌曲,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获文化部创作二等奖;《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成为宁夏歌曲代表之一;上世纪末创作的《黄河漂流羊皮筏》,唱出了西部汉子特有的豪放,成为第10届青歌赛业余组专业组的参赛曲目,全国广为传唱,至今仍是不少歌手参加赛事的必选曲目。
《花儿飞四方》插上翅膀飞遍宁夏
2008年,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五十大庆文化献礼工程之一的CD集《花儿飞四方(宁夏民族歌曲精选及欣赏CD集)》面世,在宁夏乃至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该CD唱片集的主编和音乐总监就是张弛。
退休后,张弛一直想编一套关于宁夏音乐文化特产的唱片,收录宁夏几十年来的好歌,整理和收集“花儿”精粹,供大众品味。经过多方努力,在筹措部分资金后,他开始了4年多漫长的“磨砺”,编选制作了宁夏首部民歌音乐文化长卷——《花儿飞四方(宁夏民族歌曲精选及欣赏CD集)》。这是一套精美的CD集,242首歌曲安静地等待着,一旦被开启,便是一个“花儿”绽放的音乐王国。
《花儿飞四方》选自宁夏半个世纪以来不同时期的佳作。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编创的《歌唱宁夏川》《宁夏数花》《宁夏川,好地方》《塞上江南好风光》等,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编创的《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牧羊哥哥上了山》《清平乐·六盘山》《山丹丹花开六盘山》等,也有1990年以后创作的歌曲《凤凰城迎宾曲》《黄河漂流羊皮筏》《六盘山高黄河宽》等。
《花儿飞四方》填补了宁夏民族音乐多年来缺乏系统性、精装品牌的空白,是宁夏民族音乐传承的新收获。这套光碟集原唱、伴奏、歌谱、欣赏为一体,有很强的适用性和资料性。在体裁和风格上实现多样化、时尚化,可以满足不同层面群众的欣赏及演唱需求。尤其是光盘中编录的齐唱、小合唱、领唱、合唱、合唱组曲等,为各单位的群众性歌咏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范本。目前随着宁夏农家书屋的建设,《花儿飞四方》也随之配发下去,使更多老百姓能接触和欣赏到宁夏民族歌曲的魅力。
2012年,张弛出版了《黄土谣丛书》,全书共8册,约200万字。该套丛书系统全面地收编他一生的创作与著述,包括《夏地风·剧本集》《花儿风·歌曲集》《民谣风·歌词集》等。这是一套很有黄土特色的丛书,记录了张弛从事音乐创作的心路历程。2013年,在全国第13届图书博览会上,张弛举办了作者签名售书活动,受到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喝着黄河水,吃着宁夏川的大米饭,哼着‘花儿’慢慢长大又渐渐变老。对于这片神奇的黄土地,我有着深深的爱恋之情,这不仅仅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同时也是滋养‘花儿’的土壤,也是我一生致力于音乐文学及音乐创作的源泉。”张弛说。 本报记者 陈秀梅 实习生 张煜博 文 武晓瑜 图
人物档案
张弛,生于1944年,宁夏银川人,国家一级编剧,词曲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享受宁夏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授予“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称号。
张弛多年来致力于音乐文学及音乐创作,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创作(含改编)大型音乐剧、歌舞剧、歌剧《中秋月》《阿依舍》等5部;参与创作、摄制电视剧3部11集,音乐风光片、电视片15部27集;创编歌词、歌曲逾千首;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张弛歌词集》1本、编导摄制《花儿选一朵》VCD光盘1张、合作编著《宁夏好地方》合唱独唱歌曲集1本、盒式音带《塞上情歌——张弛歌曲专辑》1盘、主编大型系列CD唱片集《花儿飞四方》和配套歌曲集一套。曾获100多项专业奖和工作奖。参与了西北音乐周《塞上音乐会》《兰州音乐会》《天山音乐会》《奉献之歌》以及在维也纳举办的《欧亚华人携手放歌西部情(下篇)——2000年银川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等80余台大型音乐歌舞晚会的撰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