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热烈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 印记篇 -> 宁夏记忆
【年代回响·六十年六十大事记】2006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来”“活下去”
2018-09-10 06:45:10   来源:新消息报

res01_attpic_brief (3).jpg

非遗进校园活动。资料图片

  2006年5月25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公示,宁夏回族服饰、民间器乐、山花儿3个项目入选。(见《当代宁夏历史纪年》744页)。2003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次年宁夏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十余年来,宁夏非遗保护工作在探索中实现了活态传承。

  从“放羊娃”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说起山花儿,绕不过马汉东。2017年12月,56岁的马汉东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成为原生态“花儿”演唱界中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花儿”传承人。 

  说起对山花儿的热爱,马汉东不由地笑起来,“小时候放羊时就开始唱了!” 

  在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这位“花儿王子”的坚持与成长。 

  马汉东是听着海原的“花儿”长大的,到了幼年时,上山放羊、下地割麦时,农民歌手“漫花儿”拨动了他的心弦,于是产生了学唱“花儿”的念想。很快,他的天赋就呈现出来,“花儿”演唱的形式、韵律等学得很快,张口就能编唱。 

  可以说,他拥有唱“花儿”的天赋。独特的声音条件,声音高亢、清脆而不失圆润和厚重,他演唱的花儿曲调悠扬、高亢、婉转、圆润、清脆,曲调丰富,文词优美、结构严谨,并以抒情见长。1986年,马汉东在延安举行的西北五省区“花儿会”上选入参加五省区巡回演出,获得了“西北花儿王子”称号,他在西北艺术界“花儿”演唱中渐渐有了名气。之后,他不断代表宁夏在全国及地区各类艺术舞台活动中频频亮相,不仅把“花儿”漫出了海原,漫上了荧屏,而且漫到了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更漫到了国外的舞台。 

  “马生林先生2008年被评定为‘回族山花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直到2009年67岁病故。他的一生中,演唱及编创的‘花儿’及民歌无数,是宁夏最有影响力的民间‘花儿’歌手。我曾师从于马生林先生,老师对我影响比较大。尤其是他对‘花儿’的感悟和执著,一直激励着我。”马汉东回忆道。 

  因为对山花儿的热爱,从18岁开始马汉东先后在西吉县文工团、海原县花儿艺术团、海原县文化馆等单位从事回族山花儿的创作、研究、教学、演唱等工作。 

  他先后参与完成了“中国民间集成·海原卷”《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歌谣》等编纂工作,他全身心投入群众文艺工作中,这些工作也日益滋养着他的“花儿”演唱、创作、传承与保护。现在,马汉东依然从事着这些工作。

  非遗传承,重在”活态“

  2003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次年宁夏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05年宁夏首次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2006年,“花儿”、回族民间器乐、回族服饰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十几年来,宁夏非遗中心坚持挖掘、抢救、保护,数以百计的非遗一批一批进入宁夏百姓视野。截至目前,普查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约3000项。宁夏回族山花儿、回族服饰、回族民间器乐、杨氏家庭泥塑、北武当庙寺庙音乐、回族医药、台山浮石飘色、吴川飘色、回族传统婚俗、贺兰砚制作技艺、回族民间故事、宁夏小曲、回族剪纸、砖雕(固原砖雕)、滩羊皮鞣制工艺、回族医药(陈氏回族医技十法)、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等等相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我们坚持每年对全区进行一次全面督查,通过看资料、走访传承点、与传承人座谈等方式,认真察看各传承保护基地(点)、非遗展馆、文化馆(非遗中心)、文化大院等传承保护工作情况,同时发挥文化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和非遗专家的智囊作用,为项目保护单位、传承基地(点)、传承人出点子、想办法,挖掘项目文化内涵,实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一直从事宁夏非遗保护的自治区非遗中心主任雷侃介绍。 

  2015年,自治区启动了对7名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全面、真实、系统记录代表性传承人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2016年开展了自治区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对20名60岁以上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 

  雷侃介绍,目前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了一些很好的创新和尝试。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具有市场前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进企业,搭建非遗技艺展示和非遗产品展销平台。采取“非遗+企业”“基地+合作社”等形式,不仅使非遗项目得到广泛传播、发展,而且形成了开拓市场、增收富民的新途径,成为开展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的典型。例如在海原县建立集设计研发、加工培训、展览展销等功能为一体的剪纸刺绣手工艺品孵化基地,吸引剪纸刺绣合作社进驻,并与上海牡丹缘非遗文化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带动当地非遗产品走出去。 

  “除了继续挖掘非遗外,更多的期待是如何让非遗能与当代的生活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让人们感受到非遗就在生活当中,人们才会对非遗奉若嘉宾。”雷侃说出了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心声。 

  对这个问题,马汉东也有自己的思考,“从老一辈“花儿”传承人开始,就在思考如何把“花儿”传承下去。马生林老师在世时就曾走进当地中小学课堂,为青少年传授‘花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祥,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花儿’歌手,从2005年开始他就把‘花儿’民歌引入初中音乐课堂。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 

  为了深入实施非遗项目教育传承计划,宁夏非遗保护中心通过非遗进校园、民间艺人进课堂、编写校本课教材等方式,将我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素质教育。为此,马汉东主动承担了“花儿进校园”的授课任务。目前,他每年有60多节“花儿”传承教学课,每年举办15次基层“花儿”讲座,每年参加演出60余场。(记者 倪会智 /文)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