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 -> 瞩目60年成就 -> 转型发展新突破
神华宁煤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28项,创效达10亿元——
万人创新成就“大国工匠”
2018-07-27 07:05:51   来源:宁夏日报

  “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你们这些靠挖煤为生的人,想建煤化工基地简直就是白日做梦!”15年前,一位长者的话深深刺痛了神华宁煤集团副总经理姚敏的心。

  “一定要让5万宁煤人的梦想成真。”姚敏暗下决心。

  建煤制油项目,人才是关键。姚敏从东走到西,从南跑到北,广纳英才:“来我们这里吧!煤制油大规模工业化运用是个大事业,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梦想成真!”功夫不负有心人,姚敏很快引来一个个技术人才。

  这些从天南地北聚集而来的人才,终于在宁东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2013年9月28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开工建设的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这不仅是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还是引领宁夏工业整体转型的“定盘星”。

  煤化工领域被誉为工业“蓝海”,拼的是技术和人才。作为该领域“巅峰”的煤制油项目,人才的决定意义不言而喻。按照“寻才、求才、纳才、育才”的理念,神华宁煤集团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千里寻才,分别从兰州煤气、宁夏炼油厂、湖北枝江石化、九江石化等化工企业招来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名校招聘大学毕业生,从专业高职院校招聘操作技术人才,返聘一些从化工企业离岗退休的专家,构筑企业煤化工建设的人才梯队。

  一花引来百花开,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最终变成了一个“国家示范型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联合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攻关完成了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任务。

  今年,神华宁煤集团再次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研发单位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研发体系,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重点推进精细化工产业、“一地三园”“两智一数”的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发挥头雁作用,带出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形成技术领航、价值最大的示范效应。

  7月12日,曾经攻克“世界级工程”的煤制油化工工程建设指挥部,再次成立了精细化工、两智一数、绿色水循环三个创新工作室,主要是带动优秀技术和管理人员在煤制油化工方面进行研发、研究、合作、攻关等。

  精细化工创新工作室由18人组成,领军人为清华大学博士谭斌,主要围绕煤化工基地现有产品及高端产品开发塑造等课题研究攻关;两智一数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电气仪表自动化高级工程师张劲松,他将带领28人组成的攻关团队,结合集团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两智一数”规划进行攻关,打造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绿色水循环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是年轻技术员陈嵩,他将带领18名攻关人员,依托全国最大的基地污水处理项目,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技术创新探索和工艺路线优化的研究,实施绿色循环创新,实现不向黄河排放一滴污水的目标。

  神华宁煤集团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集团公司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由最初的3个发展到了103个,创新小组由18个发展到500多个,成员发展到万余人。公司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28项,创效达10亿元,“人人都是创新之人,处处都是创新之地”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在宁煤人心中。(记者 阎文华)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李金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