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2019春节 -> 年味的故事
五彩夹板、元宝蛋饺、蜂蜜年糕……
小吃不小,年意满满
2019-01-28 11:17:16   来源:银川晚报

 夹板。记者王敏摄

  蛋饺。记者闫茜摄

  年糕。资料图片

  五彩夹板

  可以带给亲朋的年

  宁夏人讲究分享,过年做好的美食,要散给亲戚朋友。夹板无疑变成了联结大家情谊的纽带。这份宁夏特色小吃,保留着一份西北人豪迈情怀中的纯正,还有烹调人内心对于生活的执着。

  制作夹板,热闹得很

  今年65岁的纪秀萍和儿子马锋,在银川文化城经营了一家餐厅,春节将近,店里的夹板卖得格外好,每隔两三天,就要准备上百斤的量。马锋的老家是吴忠金银滩镇,作为地地道道的宁夏人,夹板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刚出锅的夹板最香,小时候我经常会迫不及待地绕到厨房,偷偷拿两个放在嘴里,每炸一次,几乎够全家人吃一个月。”马锋说。

  炸夹板的过程很繁琐,在马锋的家乡,这项工作需要家庭成员团结协作完成。“农村做夹板的场面非常热闹,剁馅、拌馅、炸夹板,大家都各有分工。”马锋说,做夹板是个耐心活儿,要将一大块类似合子的面夹肉,切成一个个小的菱形夹板下油炸。过油后,如果想炸出肉馅酥脆、面饼不焦、外形完整的夹板,就要看制作者娴熟的手上功夫了。

  心意满满,手艺讲究

  说起这手上功夫,家住贺兰的80后李媛有着自己的追求。虽然她学做夹板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对制作的要求却很高。“在宁夏,夹板一般会作为过年餐桌的最后一道菜,被做成烩小吃。这么重要的压轴菜,必须认真对待。”

  “先将土豆擦成丝、切碎,拿盐蜇出水来,将水挤出来;切肉、搅肉、搅油;肉最好是羊肉,油必须是荤油,羊油比较腥,所以用羊肉配牛油最好……”说起制作过程,李媛毫不保留,“面得提前醒一个小时左右,想做成五彩的,可以往面里和上菠菜、甜菜粉、紫薯皮、南瓜皮、火龙果……这样又健康,又有好彩头。”

  因为讲究手艺,如今,很多人都问李媛预订夹板。“一天能做出四五十袋吧!”李媛笑着说,“烩小吃是很多宁夏人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美食,甚至走亲戚串门都会拿它作为年礼。这不马上过年了,今年我家的压轴菜,肯定还是它!”

  蛋饺

  年夜饭必吃的“金元宝”

  受访人:田守刚(61岁,老家上海,现居银川)

  上世纪70年代末,田守刚和家中的兄弟姐妹,一起从上海来到宁夏。今年已经61岁的他,早已习惯了宁夏的风土人情,但也保留着烧一手好上海菜的手艺。现在,家中亲戚朋友过年团聚,桌上都少不了他做的一道压轴大菜“全家福”。

  里面的食材,在北方人看来多得不可思议,有肉圆、肉皮、冬笋、熏鱼、黄豆芽等等,每年会根据当时情况多一点或者少一点,但有一样东西一定会有——蛋饺。田守刚现在还清楚记得妈妈在制作蛋饺的每一个细节,点煤炉、用油擦拭铁勺、倒入鸡蛋糊匀速转动,形成蛋皮后,放入肉馅,将蛋皮合上,一枚淡黄色半圆形的蛋饺就做成了。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的蛋饺总是越闻越香,但即便做好肉馅也是生的,不能吃。母亲看我在煤炉边转来转去,便会拎给我一块蛋皮解解馋。”田守刚说,现在自己做蛋饺用的是鲜鸡蛋,但过去上海由于鸡蛋供应紧张,用冰蛋来代替,所谓冰蛋就是打散的鸡蛋液事先冰冻储存,买回家再将冰蛋融化使用。冰蛋在他的记忆中享有一定地位,以致之后田守刚总觉得鲜蛋做的蛋饺,没有冰蛋做的味美。

  “蛋饺颜色金黄,弯弯的月牙形像元宝,是招财进宝的好口彩。现在我身边不少宁夏朋友也学会做了。”他笑着说。

  年糕

  年年高升的好寓意

  受访人: 李亚兰(55岁,老家辽宁,现居银川)

  春节,许多地方都会吃年糕,这一习俗包含着很多寓意,从字面上看,“粘”与“年”同音,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糕”与“高”同音,寓意来年步步高升。家住西夏区的李亚兰,上世纪70年代随父母从辽宁来到银川。如今每年的年夜饭桌上不仅少不了这道菜,春节前她还要亲自制作年糕。

  做年糕对于李亚兰一家颇有仪式感,在她小时侯,进了腊月门,最早飘出年味的就是磨坊,家家户户都忙着磨黄米。大人把黄米用凉水淘几遍,放在笸箩里晾干后,摊在碾子上压成面,压一阵细箩箩一遍,箩下粗的再压、再箩,清香的味道弥漫了整个磨坊。

  现在虽然不用自己亲自磨面,但李亚兰自制的年糕,一定要选纯黄米粉。“黄米粉用热水搅拌匀,面和得不能太软,否则蒸出的年糕没有形状,另外、透气性、薄厚、火候也都要考虑到,要想蒸出色、香、味俱全的年糕,每道工序都不能丝毫马虎。”她说。

  年糕蒸熟了,一掀锅盖,热腾腾的蒸气带着年糕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屋子。这时步骤还没结束,李亚兰手蘸着凉水,迅速在滚烫的糕上抹一把,表面瞬间光亮了,这一步叫“平糕”。

  “我们家喜欢将年糕撒上白糖或浇上蜂蜜吃,黏稠而筋道的年糕被扯出长长的‘丝’,这一头到嘴边,那一头还在盘子里,香甜可口。年夜饭虽然大鱼大肉多,但这道菜每年都最受欢迎。”她笑着说。(记者 闫茜 实习生 王梦妮)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