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宁夏日报创刊70周年 -> 我与宁夏日报
那守范:收藏60年,我有一座《宁夏日报》“博物馆”
2019-08-15 16:03:46   
2019-08-15 16:03:46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W020190801342406088389.png

  看了“我与《宁夏日报》作品征集启事”,不禁怦然心动,觉得应该积极“响应”,回望值得忆念的一些往事。

  何以有这种急切的心情?这是因为:其一,我收藏有年代久远、数量丰盈的《宁夏日报》剪报资料,其二,我与《宁夏日报》的几任记者编辑有过笔墨交往,建立了编作情谊。有实物、有人物,便有了生动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815102408.jpg

  1958年9月23日,我从煤矿技术学校毕业分配来宁夏,到石嘴山煤矿基建局报到的第二天,便下矿井“打眼放炮,架棚进道”、与工人一样干起巷道掘进了。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大跃进”的号角催动着忘我的劳动,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没有一个阅读的环境和空闲;更兼初入社会,收入菲薄,一时还谈不上私订《宁夏日报》。但我自幼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对于报纸,更有一个“剪报情结”。

  初来乍到,只能从煤矿区队别人丢弃的废纸堆中寻找所要,因此,起始的剪报是零星断续的,构不成系统,现在查看,最早收集到的是《宁夏日报》1958年刊登的《一支煤建队伍的成长》那篇通讯,由此滥觞,使我六十年来与《宁夏日报》的情缘绵延不绝。随着岁月推移,我自己有钱订报了,我所处的工作单位也大都有公订的《宁夏日报》,如此,我的收集剪贴有“源头活水”了。

QQ图片20190815103613.png

  我每天的业余阅读是由当天的报纸开始,而在面前的几份报纸中,又是由《宁夏日报》开始。先是浏览所有的版面,接着细读所爱篇章,“不动笔墨不读书”,红蓝铅笔不停地圈点,不同的线条勾勒出所爱的重点句段,以备日后“温故知新”。然后开始手动剪刀,举凡文史哲政经法,天文地理,油盐酱醋,哪怕是片言只语,只要有用,皆在剪裁之列。

  一份报纸下来,已是“千窗百孔”、支离破碎了。所得剪报资料,依次张贴在贴报本上。也见世人有剪报者,他们大都把剪下的资料贴在过期的杂志上,杂志尺幅不大,容量有限。而我所用的贴本,是用8开大的白纸装订而成,页面开阔,资料纸片铺展,大小错落有致,“排兵布阵”有时还会把它们当作一种艺术品来欣赏。我可以自豪地说,用8开大张白纸粘贴剪报资料者,在宁夏尚未闻有第二人!试问有谁愿在其中下如此大的功夫?或有人说,你采用的方法太笨,我回答:浏览屏幕,能有触摸摆弄资料所得的快感吗?

  贴报本是一部“百科全书”,给我以精神上的滋养和润泽;尤其是让我更细致、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宁夏,从而热爱宁夏,不肯离去。

  春秋代序,时代变迁,新兴传媒日新月异,“信息爆炸”接踵而来。即以纸媒为例,报纸名目繁多,数量倍增,令人目不暇接。更兼公务事繁,家务纷杂,涉猎广泛,日渐鲜有余力对报纸剪贴“精耕细作”了,于是便把所剪资料按年代分别装入纸袋,只待用时“按图索骥”。因为除了《宁夏日报》,我还订有多份国内报纸需要兼顾,虽然乐此不疲,毕竟只有一个时空供我占用。

微信图片_20190815102422.jpg

  我与《宁夏日报》编辑、记者的笔墨交往,择其要者,有如下几宗。

  1961年5月,我从基层采掘队调到一矿生产技术科。1962年生产科办公室由地下废水池中搬到新建的二层砖拱小楼上,作为一个单身汉,我居住和办公都在其中。天缘巧合,与一位叫王树禾的相识。王树禾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宁夏日报》工交部,以记者身份蹲点在石嘴山矿区,做煤炭方面的信息报导,而且与我同住在一矿的这座小楼上,朝夕相见,有时还切磋新闻写作诸问题,熟悉而融洽。在他的影响下,我为《宁夏日报》写过矿工小故事、煤炭生产消息,以及上千字的人物通讯。后来他回银川报社,我住石嘴山,各有所属所为,思多见少。30年后,有一位署名“户口”的写了一篇《宁夏在哪里?》刊载在1992年3月22日的《宁夏日报》上,读后令人感慨丛生,遂写了《宁夏,应当在……》一篇长文,迳直到宁夏日报社面送王树禾,希望参与讨论。多年未见,他业有所成,已升任报社副总编辑,当即转交有关部门,不日,便见节选了我长文的一部分见报。光阴似箭,2010年4月20日,我在银川经时茂青编辑的指引,专门到他家拜访,并送拙作杂文选集《刮骨疗毒》愿闻指教。我们都已退休,回忆往事,思绪五味杂陈。

  在我的散文选集《命运教我奔向远方》的“故交墨缘”一辑中,专门写了一篇《甘做嫁衣的好编辑李震杰》,记录了从上世纪60年代始我与他的相识相交。李震杰眼睛高度近视,慈祥的面孔透着儒雅之气,他是1958年支援边疆宁夏欲搞创作的,由于工作需要,当了《宁夏日报》文艺部的编辑,几十年来,一直热心辅导文学青年,呕心沥血,奖掖后进,堪称难得的良师益友,他编发过我的诗歌与文艺评论,面聆教诲,受益良多,先生仙逝已久,至今他的音容宛在,长相记忆。

  20世纪90年代,《宁夏日报》有位负责“言论”版的编辑时茂青,此前,为了深入生活,他到我的工作单位和我的家来过。交往最密切的时期是每年自治区杂文学会的征文评奖活动。我连续在报上发表《读“宁夏在哪里”感慨丛生》4篇文章,他很有慧眼,在《宁夏日报通讯》小册子(1992年第5期)上撰文《宁夏在哪里,智者有评论》加以赞扬。在他任责编的园地上,帮助和扶持了几位新作者,一时间在《宁夏日报》上言论活跃,佳作迭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前赴后继。2018年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前夕,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李良飘然而至,她从互联网上得到了我的信息,便来舍下采访。我俩促膝而谈60年的变迁,她问我有无当年的《宁夏日报》,我展开8开大白纸贴报本供她寻找,她翻遍了1958-1988年这80多页厚重的大贴报本,内容丰富多彩,不胜欣喜。我带她到地下室——我的第二书房,几个纸箱子上标注某年某月《宁夏日报》的剪报资料赫然在目。岁月匆匆,人事匆匆,无暇张贴的只好收存于内,有需要时再开箱寻觅。这实在是个无奈之举,谁让我这么“富有”呢!她写了一篇访问记,发表在2018年8月6日第4版的头条位置上:《岁月,因奉献而美丽》。

微信图片_20190815102427.jpg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阅读《宁夏日报》、剪贴《宁夏日报》、收藏《宁夏日报》,倏忽之间已度过60个寒暑,当年20岁的我,而今已入耄耋。然心童不知老之已至,每日下午照例打开楼下的报箱,取出改版后的《宁夏日报》,上得楼来,与《光明日报》等其他几种报纸一起,做起我每日必办的功课来。

  报纸是平面的、无声的,办报的人只有做到“走、转、改”,练好“四力”,报纸方能笔下生花;办报的人只有团结读者与作者,建立编作读三者的情谊,报纸方能有声有色。值此应征之际,献上我的希冀与祝福。(作者:那守范)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