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宁夏日报创刊70周年 -> 我与宁夏日报
刘向忠:《宁夏日报》与我的情缘静水流深
2019-09-02 21:48:49   
2019-09-02 21:48:49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对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来说,省报省刊是一个台阶,是一道门槛,是一个高度,是一个向往,也是一个追求,是作者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宁夏日报》是宁夏的省报,《朔方》杂志是宁夏唯一的省级文学刊物。

  从很早开始,《固原日报》《宁夏日报》《六盘山》《黄河文学》《朔方》等是我必读的报刊。除了了解报纸上的新闻、民生、文化、艺苑、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宁夏日报·六盘山文艺》副刊和《固原日报》副刊也是我阅读和学习的重点。

  在我的印象中,《宁夏日报·六盘山文艺》副刊的栏目设置和版面设计灵活、新颖、很有特色,所发表的文章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贴近大地,贴近读者,意蕴丰厚,给人感悟和沉思,让人澄清和平静,后来,更倾向于生活感悟和生活随笔。

  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有一个阶段,就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在《宁夏日报·六盘山文艺》副刊和《朔方》杂志发表。我想,很多作者最初都有这个愿望吧。

  先从《固原日报》“口弦’副刊和《六盘山》杂志起步,直到2004年12月底,我的第一篇散文《白雪覆盖的大地》终于发表于《宁夏日报·六盘山文艺》副刊“心灵霁光”栏目。编辑是季栋梁老师。这个第一次让我无比激动和喜悦,也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这片千字文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自信。记得那时候还是手写稿邮寄的投稿。

  后来,有次去银川的机会,我特意去位于中山南街的宁夏日报新闻大厦文艺副刊部看望季栋梁老师。当时他和魏邦荣老师同在一个办公室。我们做了简短的问候和交流。看到他们很忙,手里都有活,逗留时间不长,我就离开了。但是他们的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我是拘谨和不善言谈之人。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诸位编辑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发表于《宁夏日报·六盘山文艺》副刊的文字也多了起来。其中,2006年发表于该报文艺副刊的《乡野三味》入选了长江文艺出版出版的《2006年中国散文诗精选》。《风匣》《面柜》《村庄里的窖》《柴火》等相继发表于副刊“往事追忆” 栏目 ,责任编辑是王庆老师。还有《桃花宴》《树叶落尽》《阳光照在身上》等,责任编辑是黄永锐老师。意外的是,《树叶落尽》还入选了《2010年中学语文学业水平真题预测试卷》。当时,我一连给黄永锐老师投寄了几篇有关桃花的短文,他给我留言,和我开起了玩笑:“你跟桃花干上了......”

  2012年5月9日,《宁夏日报·六盘山文艺》副刊发表了一位老师给我的文字写的评论文章《浅浅溪水涓涓流——简评西海固作家刘向忠的散文写作》。

  记者魏萍采写我写作历程的人物通讯也发表于《宁夏日报》。

  这些温暖而美好的记忆始终珍藏在我的心底,让我感念和铭记。

  在此期间及以后,我的文字相继登上了《延安文学》《黄河文学》《鹿鸣》《朔方》《文学港》等杂志的大雅之堂。并入选了《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读者·乡土人文版》《宁夏作家作品选》《宁夏散文诗选》《六盘山文化丛书·散文卷》《散文选刊》等选本。

  值得一提的还有:2016年8月底,我参加了宁夏文学艺术第四期文艺(散文)研修班的学习,让我学到了不少写作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2017年7月中旬,我幸运的成为“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的学员,走进了梦境一样闪烁着光泽的“鲁迅文学院”,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获益匪浅。并圆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2019年5月底,我又幸运地参加了“固原市文联文艺骨干复旦大学素质提升班”的学习,走进了向往已久的百年名校——复旦大学美丽的校园,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经历和财富 。

  作为打工者,终日为生活劳累和奔波,这些难得的学机会与我而言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我都格外珍惜。  

  可以感激地说,《宁夏日报·六盘山文艺》副刊及编辑老师在我写作和成长的道路上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鼓舞和力量,让我明白: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下,凡事只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一以贯之,不忘初心,总有开花结果的时候。

  静水流深,源远流长。情意绵绵,天高地阔。

  (作者简介:刘向忠,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字见于《六盘山》《黄河文学>《鹿鸣》《文学港》《朔方》等。入选《读者》《散文选刊》等。宁夏作协会员。)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李金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