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创造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保护黄河 我们在行动 -> 黄河故事
我家住在黄河边⑤
银河村:一泓碧水润朔方
2019-11-18 14:01:13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黄河之水,自巴颜喀拉山脉而来,路过青海、四川、甘肃后,邂逅宁夏。

  自中卫入宁,蜿蜒东北行,沿途润泽中卫市、中宁县、青铜峡市、吴忠市、灵武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平罗县、石嘴山市、惠农区,在宁夏境内妖娆397公里。

  天下黄河富宁夏,百余村庄背靠黄河找生计,繁衍生息数千年。

  近日,宁夏日报客户端推出“我家住在黄河边”系列报道,采撷几个黄河岸边的村落,倾听它们与黄河之间的故事。 



我的名片

  我叫银河村,宁夏境内黄河边上的又一个村。

  我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东南部,1520人居住,耕地面积8760亩。

  我东靠黄河,有1万亩湿地草原、3000亩天然红柳林、1500亩湖泊、400亩荷花、200亩沙漠的自然景观。交通便利,全域旅游主干线滨河大道、市级主干道路简滨路、红河路穿村而过。

1.jpg

  初冬,暖暖的阳光肆意洒落。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一片沃野,阡陌纵横,沟渠如网,收割完庄稼的农田里,残留的秸秆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金黄色的光芒。

6.jpg

  道路两旁的景观湖一洼接一洼,波光粼粼,湖边金黄色随风摇摆的芦苇、浅褐色挺立着的蒿草,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绚烂得像是一幅油画。一群灰色的野鸭,时而“扑棱棱”扇动着翅膀低空飞行,带起串串水花;时而钻进水里捕捉小鱼,怡然自得,无比惬意。

  银河村北临黄河,村里湿地湖泊众多,生态环境优美,是石嘴山市2018年美丽家园试点村。近年来,村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以田园、绿色和生态为切入点,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打造银河湾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以此实现乡村振兴。

绿皮火车变餐厅

8.jpg

  银河村银河湾广场四周,3家独特的火车皮餐厅引人注目。

  “石嘴山以前是煤炭城市,现在已转型升级,这些改造成餐厅的绿皮火车曾经是煤炭运输专列。”银河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峰告诉记者,用火车皮改造餐厅,既能保护工业遗产,还能形成新的文化亮点。    

9.jpg

  “银河湾八大碗农庄”餐厅已装修完毕,开始试营业。餐厅老板叫孙会芝,今年49岁。“小时候,全村人在黄河边谋生,除了种地,就是在河边放羊、放牛,日子没啥奔头。”在外跑了十几年运输,孙会芝难舍故土,2003年回乡搞起了养殖业。

  今年,看到银河湾广场火车皮餐厅的商机,孙会芝转念一想,将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养殖的鸡、羊、猪搬上餐桌,自己当老板,岂不是更美?

  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孙会芝如愿以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村的生态环境好,致富项目多,我对未来有信心!”孙会芝说。

微信图片_20191115131342.jpg

  “黄河边上的原生态万亩湿地草原、3000亩天然红柳林是我们村的福地,紧靠滨河大道建起的银河湾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会让我们村的日子更红火!”王学峰告诉记者,银河村已经在黄河边上的万亩天然湿地草原合理利用区内,保护性开发了沙滩排球、沙滩足球、骑马射箭、草原寻宝、沙滩越野、婚纱摄影等旅游项目。

微信图片_20191115131335.jpg

资料图片

  “有了生态旅游品牌,游客自然就多了。村里的经济作物种植、采摘、垂钓、观光等,都能成为村民致富的方式。”王学峰说,今年端午节假期,村里接待游客1万人次。

“空壳村”变产业村

  24岁的退伍军人柏波,是银河村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2016年退伍后,他回乡搭起温棚种植无花果,父母搞牛羊养殖,一家人日子红红火火。他的无花果大棚里,一株株无花果树长势喜人,淡紫色的无花果散发着阵阵果香。“无花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今年靠7亩无花果,收入近十万元。”

微信图片_20191115131426.jpg

  “我在黄河边长大,过去靠开垦河滩地、种粮过活。后来,为了保护黄河生态,政府要求我们退耕禁牧。父辈们也曾有怨言,因为一家老小的生活就靠这几亩地,没了地,吃啥?”柏波回忆起儿时的生活。

  “后来,村里帮助村民种经果林,搞养殖,如今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改善黄河两岸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就能吸引更多游客、客商,为我们的农产品打开销路,赚钱更快。”

  银河村过去是个“空壳村”。近几年,村里引进了10万吨中央粮食储备库项目、原草羊业项目等,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银河村在惠农区39个村中,村集体收入排名前三。村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7000元,增长到现在将近2万元。

7.jpg

  王学锋说,近年来,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河湾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每到春秋季节,数千只候鸟在银河村周围停留,在此栖息繁殖的鸟类已多达76种,其中不乏白琵鹭、小天鹅、灰鹤、黑浮鸥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5.jpg

  站在芦苇、红柳环绕的小山丘上,王学锋看着眼前的黄河,烟波浩淼,水天相接,不禁感慨:“我们的好日子,离不开母亲河的馈赠!她好了,我们才能好!”

 记者手记

  我们迎着朝霞出发,沿着滨河大道一路向北。

  担心了几天怕遇到强降温,同事们不约而同地裹上了厚厚的棉衣。没想到最后天公作美,天朗气清,阳光温热,道路两旁,秋色绚烂。

  这条长508公里、依着黄河南北延伸的滨河大道,将宁夏沿黄10个市县如珍珠般一线串起。

  我们的目的地便是珠玑之一——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的银河村。

  年幼时,我曾在惠农区生活过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在村镇上,但也对这里很有感情,期待看到每个角落发生的变化。

  秋收过后的银河村,人们依然忙碌。铺路的、种树的、装修的……黄河流过,为这里留下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人们不再只能依靠种植粮食谋生,这是黄河给予银河村的恩赐和财富。

  常年在外跑大车的大姐回乡开起了餐馆、退伍复员的小伙回乡种起了无花果,每个人都充满希望,信心满满。这是银河村人的勇气、智慧和勤奋。

  眼前的银河村没有令人失望。内在条件优,外在努力有,我们相信银河村的潜力一定广袤无垠,未来能够灿若星河。

(宁夏日报记者 田丽 姜盼 文/图/视频)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秦文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