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短视频 -> 视频报道
刻在石头上的诗
2021-01-18 17:58:12   来源:宁报文创

 

  就像银器对于苗人的重要性,贺兰石在宁夏人心中,永远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而在何立宁的心中,他与石头是共生的。

2021-01-12 15-41-02.jpg

  这是很多年前的故事了,有的人听了相信,有的人听了也不信......

  在中国西部一个偏远的村子里,一个衣衫破烂的孩子手里始终捏着一块石头,石头上满是刀痕!走路时便把石头揣在怀里,静坐时拇指不停地在石面上摸来摸去,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小村的晨辉异样宁静。在一间土坯房的窗沿外不时的传出咯咯得刻字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微弱的灯影下刻刀在不停地移动着......

  他就是从小练习刻字、习刀近30年的宁夏刀书奇人——何立宁。

  第一次见何老师,着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衣衫,鞋上还带着星点细土,他说农村人就是要“带着土”的。谈笑间,便觉何老师也是位幽默风趣之人,也会跟随年轻人的潮流,时不时说几个“网络词”。聊了些许,拍摄也就开始了。

  去到何老师家里,不大的面积,除了卧室,其余房间装的便全是石头了,一间专门隔开的篆刻工作室,左边是“书海”,右边是“石山”。我们就地找座,架起机器,何老师也做着一些配合的工作。

  观摩一件件篆刻作品,我们感叹于背后的精雕细磨,何老师说他跟石头的不解之缘在很小的时候就结下了,当年因为祖父的一枚印章,让他好奇,是什么石头能写出字,能雕出好看的花纹,后来在大人的口中得知,那就是我们宁夏的贺兰石,绿和紫无缝衔接的美,让他着迷,那时候起,便开始学习这篆刻技艺。

2021-01-12 15-41-29.jpg

  手艺人背后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没有过多描述,只是将那其中的“工匠精神”传递出来,愿后辈的我们以此激励自己,不论工作或生活。

  来到镇北堡影视城,镇北印社-何立宁艺术工作室门外,何老师的徒弟虎宝宝坐在门口认真地把弄着一块石头。2018年6月19日,戊戌蒲月,小徒虎宝宝正式拜入“何氏雕刻”门下,传承“何氏刀法”“何氏篆刻”“印钮雕刻”“制砚雕刻”。

  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是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而传承就是这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对于何老师未满三岁的儿子来说,爸爸的石头无疑是最好的玩具,他最喜欢的就是拿起画笔在上面有模有样地涂涂画画,然后看着爸爸给他刻画各种卡通人物的形象。其实,这件难上加难的事就体现在与儿子互动中的点点滴滴,镌刻在潜移默化中。

  从镇北堡出来去贺兰山的那一刻,山上风雨交加。何老师教我们如何挑拣可以篆刻的石头,从颜色到质地,每一项都是后期篆刻中不可忽视的步骤。何老师突然拿起锤子敲击石头,声音清脆,响彻山谷,像远处深山里吟唱的一首诗,婉转而悠长...那一刻,我脑海中不断闪现的那个画面出现了,决定将此作为片头,也是在那一刻,“石头的诗”作为片名,与这景完美呼应。

  下山的路,如同上山一样,愉悦而轻快,何老师说,自己基本上天天都要来山上转一转,在这些石头旁边坐一坐,即使没有任何需要来这的理由。可能在他心里,那已经成为一种嵌入生命的陪伴。

  到达山底,天气转好,山间的雾已消散,一束夕阳的余晖迎面照来,如同这些逐渐出现在后人眼里并被不断挖掘的非遗故事,灿若新生。(杨娅雯  李瑞石 彭斌 李艺如)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李瑶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