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精心呵护母亲河 -> 发展为要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2019-12-19 17:45:25   
2019-12-19 17:45:25    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坚持把结构调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经济结构在调整与转型中实现了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全区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区域结构逐步改善,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宁夏经济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宁夏经济总量仅为1.13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持续扩张,质量效益提高。1978年全区生产总值为13.00亿元,2018年达到3705.18亿元。从发展规模看,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全区生产总值增加9.72亿元,年均增量不到0.5亿元;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增加了232.44亿元,年均增量11.62亿元;1998年至2018年的20年增加3459.74亿元,年均增量172.99亿元。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是1949年的3278.9倍,是1978年的285.0倍,是2012年的1.6倍。从发展速度看,按可比价计算,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是1949年的571.2倍,年均增长9.6%;是1978年的40.8倍,年均增长9.7%;比2012年增长59.7%,年均增长8.1%。从三次产业增长看,70年来宁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9%、14.3%和10.8%;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5%、10.8%和10.6%;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已逐步驶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5%、8.6%和8.0%;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看,人均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94元增加到1978年的370元、2012年的36571元、2018年的54094元,  2018年是1949年的575.5倍,是1978年的146.2倍,是2012年的1.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是1949年的100.5倍,年均增长6.9%;是1978年的21.0倍,年均增长7.9%;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7.0%。

W020190929353887950947.jpg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区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接近空白,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位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1949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4.1:3.5:12.4,直到1970年,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构成为31.7:41.6:26.7,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一、三”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认真落实国家经济改革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巩固加强农业,大力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继续加强。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3.5:50.8:25.7,与195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从1998-2012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2012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8.0:49.7:42.3。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向更趋合理方向发展。2018年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7.6:44.5:47.9,第三产业比重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值,比2012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优化。2017-2018年全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50%,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成为带动全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新引擎,经济结构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为主体向现代工业、新兴服务业为主体的积极演变。

W020190929353888056930.jpg

  三、各产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

  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合理的同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一)农业内部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以粮为纲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结构基本上停留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结构阶段。1949年,全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为87.6:8.6:4.4,种植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77.7%。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业发展进入了全新时期,因地制宜大搞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1+4”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过70年发展,全区农业已经基本改变了过去“农业-种植业-粮食”的高度单一和效率低下的结构模式,向“高效、优质、特色、全面发展”的新型结构模式转变。从农林牧渔业的内部结构看,农业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77.7%下降为2018年的59.9%,畜牧业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22.3%上升为2018年的30.6%,渔业从无到有,2018年占比达到3.4%。从种植业内部看,从单一粮食生产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多元化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1949年的87.6%下降为60.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8.6%上升为27.2%,蔬菜、瓜果等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都有所上升。从畜产品产量构成看,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78.9%下降到2018年的25.9%;牛羊肉则由1978年的21.1%上升到62.7%。禽蛋、牛奶等产量快速增长,在畜产品中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

  (二)工业结构实现门类由简到全向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转变

  1949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仅128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等为主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优势特色工业的改造提升,质量效益不断提高。2018年,全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0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6.8%,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制造业依托多年的发展基础,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高新技术基地,2017年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8.0%,比2010年提高5.2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结构实现由传统服务业为主向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共同发展转变

  1949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仅0.14亿元,随着经济的恢复,服务业得到不断发展,1978年,传统的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8.6%,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所占比重为51.4%。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12年,宁夏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比1978年下降12.1个百分点,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所占比重比1978年上升12.1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全域旅游、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等产业发展,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新兴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2018年全区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比2012年下降13.2个百分点。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增强,2013-2017年,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9%、12.3%、15.6%、38.8%和30.1%,年均增长19.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6.9%提高到2018年的12.8%。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信息消费呈井喷式增长。全区移动电话用户由2012年605.44万户提高到2018年881.03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用户由2012年的60.91万户提高到2018年的217.02万户。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增长。2016-2018年,宁夏网买零售额分别为150.2亿元、236.7亿元、322.0亿元,年均增长40.0%;同期网卖零售额分别为16.6亿元、45.2亿元、85.4亿元,年均增长65.8%。

  四、就业结构不断改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宁夏把实现稳定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全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就业结构日益优化。1978年,宁夏全部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69.5:18.6:11.9。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018年,宁夏全社会从业人员380.9万人,是1978年的2.8倍,年均增长2.6%,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39.4:17.0:43.6,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降低3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31.7个百分点。

W020190929350520503649.jpg

  伴随着传统服务业提升和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全区服务业效益逐步提升,劳动生产率水平快速提高。1957年全区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167元/人,1978年增加到2062元/人,2018年达到10.7万元/人,是1957年的91.7倍,是1978年的51.9倍。2018年宁夏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之比(以第一产业为1)为1:13.4:5.6,与1957年的1:1.2:4.2相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效益明显提高。

  五、收入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分配结构向多种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区居民收入平均化特征十分明显,“吃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广大劳动群众生产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释放。改革开放后,对分配关系和分配政策做了重大调整,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了效率与公平,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按生产总值收入法核算,2005年-2017年,全区劳动者报酬年均名义增长16.6%,营业盈余增长16.6%,生产税净额增长15.9%。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的初次分配关系从2005年的13.0%、17.1%和49.9%变为2017年的12.6%、19.2%和51.8%。12年间,国家收入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企业收入比重上升了2.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比重上升了1.9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2017年比2012年上升2.8个百分点,国家收入下降1.3个百分点,企业收入下降0.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打破了城镇居民收入依靠工资,农村居民依靠工分单一收入来源的局面。在城镇地区,居民收入来源由单一的工薪收入转为工薪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多种报酬共存。全区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薪收入比重由1985年的87.1%下降为2018年的66.9%,下降20.2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比重由0.6%提高为10.5%;财产性收入从无到2018年占比达4.2%;转移性收入比重由12.3%提高为18.4%。在农村地区,随着农村经济中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以及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85年的19.2%提高到2018年的38.8%,家庭经营收入比重由74.0%下降至39.6%,财产及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由6.8%提高到21.5%。

W020190929353888262544.jpg

  六、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前,宁夏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改革开放后,随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所有制理论认识逐步加深,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我区所有制结构实现了从国有经济的一花独放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

  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壮大,资产规模不断增加。改革开放前,我区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基本上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构成的单一公有制结构。1978年,全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数量占工业企业的34.9%,集体所有制工业占65.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产规模不断增加。2012-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从2663.59亿元上升到4025.59亿元,年均增长7.1%。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据2004年全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全区个体经济创造增加值超过50亿元,占经济总量的10%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2017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9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54.2%,年均增长9.0%,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7个百分点。2017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9.2%,比2013年提高2.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W020190929353888262544.jpg

  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多点发力齐头并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并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思路和框架,构建了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区域产业体系,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竞相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沿黄生态经济带带动作用凸显。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充分发挥区域核心带动作用。2018年,沿黄生态经济带实现生产总值 3211.18  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6.7%,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2.8%,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沿黄生态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6.7:55.8:37.5调整为2018年的5.7:50.0:44.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6.8个百分点。2018年沿黄生态经济带人均生产总值为71085元,是2012年的1.5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6年下降7.91%;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77%,比2016年提高0.74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1978年,五个地级市人均生产总值最高是最低的4.8倍,2018年缩小为3.5倍。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是最低的1.4倍,2018年缩小为1.3倍;201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是最低的1.7倍,2018年缩小为1.5倍。

  各地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地在发展壮大区域经济的同时,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从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看,2018年与1978年相比,五个地级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降低,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分别降低17.2个、11.7个、20.0个、46.6个、3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提高,分别提高24.6个、19.4个、14.5个、33.5个、19.5个百分点。从五个地级市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看,2018年,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区总量的50.7%、16.2%、14.3%、8.1%、10.8%。银川市所占比重为50.7%,比1978年提高17.6个百分点,银川市占据全区经济半壁江山,首府城市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表2  五个地级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对比表(单位:%)

W020190929350520503649.jpg

  70年来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70年来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实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我们要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自治区统计局)

【编辑】:张纡
【责任编辑】:张纡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