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能机器人”),宛如来到一个机器人的世界,闪转腾挪的工业机械臂,钢筋铁骨的桁架机器人……让人对巨能机器人打造的这个智能“无人工厂”充满好奇。
创新驱动让产业生态更“活”
“如果说从2000年开始,数控机床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那么从2015年后,从数控化走向自动化成为了行业潮流。同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现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巨能机器人都有幸参与其中。通过参与实现在汽车制造、齿轮加工、电子航空等各个行业提供智能工厂工程,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行业内,巨能机器人交付了多项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变速箱零部件的复杂多工序生产线、数字化车间。自主研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产品。”巨能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麻辉说。
巨能机器人经过多年积累的典型行业的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主导制定上下料桁架机器人行业标准、参与制定桁架机器人、机器视觉集成等国家标准。以标准引领,融合视觉、传感器、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发展协调制造、共同集成创新。
特别是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开始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阶段式调整,市场需求趋于细分和具体。“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对企业内功以及技术、产品、成本等多方面要素的考量。现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受转型之痛,但我们更要拥抱变化,特别加强技术创新投入。”麻辉说。
重点突破让前沿技术更“尖”
“银川精密制造有基础、有人才,我作为西北第一家独立开发和制造智能机器人的专业公司,巨能机器人建立了自己的工业机器人研发中心,并于去年建立自动化工业云平台。工业机器人智能分拣单元项目成功入选2018年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
麻辉说:“今年,我们将以东西部合作为依托,引才借智,加强企业技术们认准我国机械制造业将走一条基础制造——数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道路,因此我们及早迈出了第一步。”麻辉告诉记者,巨能机器人在绿色发展中谋变求新,投入使用的智能化、数字化机器人生产线,让传统工业制造产业不断向智能制造转变,成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7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使“人工矩阵”的制造工厂,彻底变成了无人工厂。
进步。目前,已经和中科院达成合作意向,联合进行人机协作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同时对FMS柔性制造系统进行研发,提高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信息融合、自主决策等技术让生产更加灵活柔性。此外,在加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上,增加研发创新投入实现产业升级。使企业成为一家在金属加工自动化领域内技术最专业的系统方案解决商、一家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化工厂的运维服务商。”(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