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李绿军创新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歇,“蚯蚓种植”种养结合的模式就是个亮点。这段时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李绿军在大棚里忙着给西红柿搭架。
3月2日,走进李绿军的西红柿大棚,远远望去,绿油油的西红柿秧苗间点缀着朵朵黄色的小花,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旁边则是由牛粪、秸秆筑起的蚯蚓饲养床,李绿军轻轻刨开牛粪,露出里面密密麻麻蠕动不停的蚯蚓,10多秒的时间,怕光的蚯蚓便钻进牛粪里了。
“这个厚厚的‘灰黑土’是蚯蚓粪,被称为有机肥之王,比普通的农家肥要好很多。经过蚯蚓改善以后的牛粪会产生蚯蚓粪,是无公害蔬菜大棚的最佳肥料,用它种出来的西红柿味道更棒,这一茬西红柿五一前后就能上市。”李绿军一边看着蚯蚓的生长情况,一边对记者说。
李绿军是大武口区星海镇祥河村村民。近几年,为了维持生计,他在外务过工也做过生意,但这些都没有为他带来太大的收益。2013年,星海镇政府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农户种植大棚,李绿军心想:“政府倡导的事肯定错不了。”风风火火的李绿军开始搭棚、栽苗……
经过精心经营,第一年李绿军收入1万多元。往后几年,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相继种植成功后,李绿军尝试着种植更多种类的蔬菜,收入也随之增加,成为镇上的种植大户。然而,此时的李绿军却面临一个问题——蔬菜种植中,出现根结线虫破坏植物根部的状况。“根结线虫是一种植物寄生性线虫,会让农作物根部瘤状突起、生长不良,
甚至沤根腐烂,这得需要经常换土。”李绿军说。大武口区农技部门工作人员获悉李绿军的烦恼后,主动上门指导,鼓励他搞蚯蚓种植,改良土壤。
翻土除菌、重新划分大棚内土地……2019年11月,李绿军做好准备工作,2020年1月一到,买牛粪、撒蚯蚓、浇水……几天后,“蚯蚓温棚”应运而生。每天李绿军都在农技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2个月的摸索,李绿军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蚯蚓繁殖生长渐入正轨,由最初的200公斤繁殖到现在的400公斤。“蚯蚓生长适宜温度为18摄氏度,一定要掌握好这个温度,还有就是饲养床湿度控制在60%,两三天浇一次水。”李绿军告诉记者,蚯蚓吃牛粪吐出蚯蚓粪,将形成“牛粪—蚯蚓养殖—蚯蚓有机肥—有机蔬菜—产品深加工”的循环产业链。蚯蚓粪种出的瓜果蔬菜不仅长势好、品质佳,蚯蚓粪还可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种植时不用换土,非常省事。
“这个大棚种了2000多株西红柿,比正常大棚少一些,但今年这些西红柿一粒化肥都没用过,全用的蚯蚓粪,你看长势多好。同时,繁殖出来的蚯蚓还可以卖给渔具店或医药收购商当作鱼饵料和中药材料加工品。”李绿军说。(记者 刘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