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新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迅速在石嘴山大地打响。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作为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正在固原老家准备和久未团圆的家人过个幸福春节的倪萍迅速响应,开启了“战‘疫’模式”。
战“疫”,坚守岗位不退缩
相较于其他社区,新民社区较为特殊。2012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十二五”生态移民计划,大武口区政府在星海镇成立了新民社区,已安置2520户9451名宁南山区劳务移民。加之其他流动人口、常住人口,新民社区共有居民3300户1.3万人。如此庞大的社区,成立之初,种种难题接踵而来,尤其是移民“出山、进城、上楼”产生的不适应更是成为移民管理和服务的一道全新课题。时任东湖社区副主任的倪萍“临危受命”,勇挑重担,成为新民社区的首任党委书记、社区主任,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来,她从一户户登门发放“亲情卡”、告知群众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开始,展开了安抚情绪、解释政策、处理生活琐事、调解矛盾纠纷等24小时不停机的“专线”亲情服务。居民的心安了,挺直了腰杆顺利安置下来,可倪萍的白发却越来越多。
八年来,她既当“娘家人”,又当“婆家人”,主动与民政、社保等部门沟通对接,转接医保关系7713人,养老保险关系4146人,接收和新增低保户368户564人,转接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81人,实行动态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务移民历史遗留问题,为自治区移民户籍核转开了先河。她也因此成为移民们深深信赖的“当家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当家人”的倪萍怎能放心?“爸妈,我得赶紧回去!”安顿好嗔怪她刚回家就要走的父母,倪萍连夜从固原返回,大年初一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丝毫迟缓。回到“战斗”岗位的倪萍火速成立临时党支部,群策群力,共商疫情防控“战术”。“此次疫情,关系重大,不能敷衍、不能懈怠,更不能退缩!”面对党旗,她郑重发出动员令。
这场硬仗要怎么打?要知道,作为移民聚居地,新民社区始终面临着人员居住密度大、流动性大、管控难度大的“三大”难题。想要做好防控谈何容易!
紧急设卡封堵!发动宣传、疏散劝返群众!
全面采集信息,对社区3300户住户进行地毯式摸排,做到格不漏户、户不漏人!
对重点人群重点监测,“人防+物防+技防+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一条条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被迅速安排落实下去,倪萍的果敢坚毅、雷厉风行,不仅提振了士气,也让新民社区战“疫”有了“主心骨”。
决战,全民战“疫”打胜仗
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为构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线,倪萍带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从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入手。积极实施“三色管控”服务模式:绿色是放心人群、黄色是关注人群、红色是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建立台账,精准掌握辖区人口情况,实行动态管控。“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7个网格上报的数据进行分色标示、分级管控、全面监测。”倪萍说道。
新民社区线长、面广,共设立了6个疫情防控卡点。其中,最大的卡点管控群体达万人,卡点管控工作极为繁重。“守住卡点,就是守住全社区老百姓的安全和健康。”倪萍说。为此,她率先垂范,每天往返各卡点,查记录、筛选重点对象、劝返外出人群、值班执勤。手提喇叭从不离身,“听话、回家”成为她的口头禅。她还根据“三色管控”工作在卡口设立了“三色通道”,科学加强卡口管控,严防死守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卡口出现人群扎堆聚集现象。
从大年初一回到岗位至今,30多个日日夜夜,倪萍白天入户、巡逻,晚上执勤守卡——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她就再没回过家。她说:“整个社区,1.3万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必须守护的。虽然对家人来说,我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但在疫情面前,我只有一个身份:战士!”
经过30多天的战“疫”,倪萍的心里越来越踏实:因为她并不是孤军奋战——除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还有200多名党员和由300多名群众、大学生等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她的坚强后盾。他们与她一样,一样的“疫”无反顾、全力以赴、尽心尽力,用自己的劳动和坚守、奉献和汗水织就了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还因为1.3万人的大社区里,没有出现一例确诊病例;每一户居家隔离人员都情绪稳定、安心隔离;居民们理解他们的付出,不仅十分配合防控工作,还给他们送来很多生活用品和防控物资……
防疫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及群众期盼、信赖的目光,让倪萍深深地懂得“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现实意义。当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她坚信:有了全民战“疫”的磅礴力量,必将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朱玉浩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