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作为一个女人,于世兰不仅照顾着儿子,还肩负起父亲的责任。一路走来,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事处骏马社区居民于世兰的故事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于世兰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会了做饭、干农活。这些都对于世兰后来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1980年,经人介绍,于世兰结了婚。丈夫在原西北煤机总厂工作,于世兰在原西北煤机二厂工作。婚后,随着儿子的出生,一家人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突如其来的病魔打破了家庭原本的幸福。1993年,于世兰的丈夫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了于世兰身上。
年幼的儿子是于世兰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念。每天早上5时起床,给孩子做好早餐,收拾屋子,于世兰便匆匆上班去了。下班回来,于世兰又打零工,一直干到深夜才回家。
“就是想着多赚一点钱,让孩子能过上好的生活,让老人也享享福。”于世兰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和家人,只要孩子有出息,再苦再累的活她都愿意干。
于世兰的努力,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小小年纪便主动争着做午饭、洗碗、擦地板。初中时,每年暑假,儿子都会勤工俭学,为母亲减轻负担。学习中,儿子很争气,聪明好学,成绩优异,高考时考入宁夏医科大学。如今,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
“那时,妈妈每天都回来得很晚,再脏再累的活,她都愿意干,妈妈很乐观,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坚毅、孝敬老人等优秀品德,这些都一直影响着我。”于世兰的儿子说,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母亲用勤劳、孝心和爱心,让这个家逐渐忘却了痛楚,充满了爱与温暖。生活中,于世兰还愿意帮助身边的亲戚和朋友——帮亲戚接送孩子、逢年过节帮忙打扫卫生……这些都感动着身边的人。
尽管丈夫离世了,但在于世兰心底,孝敬公婆的责任还是要尽到,即使在她和儿子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依然坚持每年给公婆200元钱,织毛衣、买衣物等。
“儿子不在了让她饱尝生活的磨难,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用自己的坚毅让这个家焕发出新的光彩。她一直关心我们、照顾我们,是个好媳妇!”于世兰的婆婆纪兰梅赞叹说。(记者 刘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