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一早,吃过简单的早餐,大武口区红旗社区80岁的老党员冯振海和往常一样,走到老伴的缝纫机前,拿出一本书,翻开笔记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这段时间,冯振海正在学习党史。厚厚的笔记本上,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内容。里面既有他感触颇深的语句,也有他还没弄明白的问题,还有他的所感所悟。
尽管年事已高,但冯振海身体硬朗、嗓音洪亮。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这一习惯,老人已经坚持了多年。
1958年9月,16岁的冯振海从河北农村老家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了石嘴山。当时,原石嘴山矿务局到河北招工,冯振海和其他24名年轻人报了名,随后离开家乡来到石嘴山。从此,冯振海的人生与石嘴山结缘。
冯振海在石嘴山市工作生活了64年,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如今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而说起这64年中,在他心里最自豪的事,就是在工作之余坚持自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提高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为此冯振海荣获宁夏总工会授予的“自学成才”荣誉证书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章”,还被破格评为工程师职称。
在冯振海的家中,几个普通的购物袋里装着老人的“宝贝”。“给你们看看我这几十年的成果。”冯振海边说,边把存放在阳台上的袋子拿到客厅,各种荣誉证书、奖章、专利证书、机械制图练习本、社区党支部工作笔记和学习心得……林林总总的物件让人为之震撼。
拿起1978年绘制的第一册机械制图练习本,冯振海说,当时基本每晚都要挤出3个小时练习制图。夜深人静,照顾完4个孩子,他便独自坐在灯下练习制图,经常练习到晚上12点。而那一年,他还完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和远大目标。
1996年退休后,冯振海被厂里返聘继续发挥余热。直到1999年,冯振海才与自己恋恋不舍的技术创新告别。退休后,他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热心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清理小区内垃圾、铲除楼道内张贴的小广告……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名老党员的初心。
热心社区公益活动之余,冯振海把学习当成每天的必修课,看书、做笔记、整理笔记,就如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于是老伴的缝纫机成了他临时书桌,一张张废旧纸张成了他的笔记本。
记者仔细翻看着一本本用棉线装订的“本子”,里面记录着各类时事、新闻、党章党规等,字迹工整、铿锵有力,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述说着“初心”的故事,描绘出一条叫作坚守“初心”的道路。
“写得多,本子用得也快,我就找些废旧纸张写笔记,现在社区给党员发了读书笔记本,我就把时政要闻、党章党规记在这上面。”冯振海说,自己坚持数十年如一日手写读书笔记,写下了《养育了我60年的石嘴山》《歌颂党的十八大》《群众路线》《抗战大阅兵》等优秀书稿。
冯振海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得到了多少荣誉,而是听党话,跟党走。“作为一名党员,学习和爱国是一辈子的事,我把一些‘金句’、感悟记下来,教育自己,不忘党恩。”冯振海说,他也常在小辈跟前“唠叨”:处在新时代,不能光享受新生活,还要有新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在新时代的指引下,为国家繁荣昌盛、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李薇 马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