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文字头条
乡村罐罐茶赛 喝出浓浓乡愁
2019-05-13 06:28:48   来源:新消息报

  炭炉通红炙茶水,茶香弥漫乡愁浓。5月12日,在隆德县观庄乡中梁村,由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扶贫队承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赛事——首届原生态罐罐茶大赛在这里举行。村民不论男女,不分年龄,都可参加。熬茶者,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品茶者,有六七岁的孩童。 

  清晨,薄雾笼罩山村,村民们带着熬茶罐罐、茶叶、大枣、红糖等,从四里八乡赶到村委会。村委会大院里,砖头搭建的简易炉子里炭火通红,早来的村民选好位置,拿出罐罐开始熬茶。 

  “我打七八岁起跟着父亲喝茶,几十年来,还是第一次参加罐罐茶大赛。”今年87岁的杨国柱,喝了大半辈子罐罐茶,如今,能与老伙计们坐在一起展露手艺,让他满心期待。 

  上午9时30分,比赛开始了。杨国柱把注满清水的罐罐搭在火炉上,在炭火的炙烤下,罐内清水沸腾起来,他有条不紊地将茶叶、大枣、菊花放入罐中。炭火炙热,茶水沸腾,杨国柱紧盯茶罐,神情专注。茶水经过反复熬煮,淡黄色的茶沫溢出时,杨国柱迅速抓住罐子手柄,端离炭火,等到茶沫消散,又将罐子放在火炉上继续熬煮,如此反复三次,直至茶水剩下一半才彻底端离。至此,一杯香气四溢的罐罐茶熬制完成。杨国柱高高扬起罐罐,只听“滋啦”一声,伴随着热气腾起,琥珀色的茶水扯成一条直线落入杯中。 

  “倒茶凤凰三点头,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今年70岁的村民马留说,罐罐茶也有茶道,选茶、熬茶、倒茶均有讲究。“平时家人用一般茶叶熬制罐罐茶解渴,有客来访时,就用最好的茶叶熬茶招待。”马留说。 

  罐罐茶在六盘山地区流传已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之一。千百年来,祖辈相传,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生火熬茶,一口馍馍一口茶,茶足饭饱后下地干活。伴随着罐罐茶的茶香,这样平淡简约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劳朴实的文明乡风代代相传。 

  一杯罐罐茶在当地村民心中,已不是喝茶那么简单,它包含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待人接物的礼仪,是精神寄托,也是融入血液中的文化传承。这杯茶更喝出了乡愁,朋友圈里,抖音,快手里,关于这场比赛的留言中,大量网友追忆自己童年和离开乡村之前看家里老人熬罐罐茶,自己喝罐罐茶的往事。“勾起了几代人的乡愁”,网民们说。 

  “从前,村民经济条件不好,熬罐罐茶一般用价格便宜的砖茶。现在,条件好了,茶叶品种丰富,有红茶、黑茶、绿茶、花茶等。”杨国柱说,有的村民根据个人喜好,熬茶时加入红糖、白糖、蜂蜜等调成不同口味,冬季加生姜,夏季加菊花。妇女偏爱清淡,男子钟情浓烈。 

  隆德县素有“中国西部旱码头”之称,古往今来,商贾云集,饮茶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罐罐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桥梁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的枢纽。(记者  剡文鑫  季正  文/图)

比赛成为村里的大聚会。

比赛成为村里的大聚会。

    选手添加自家特产的土蜂蜜。

选手添加自家特产的土蜂蜜。

    用心搅拌入味。

用心搅拌入味。

    吃着馍馍,喝着茶。

吃着馍馍,喝着茶。

    参赛选手品尝自己刚煮好的罐罐茶。

参赛选手品尝自己刚煮好的罐罐茶。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