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宁夏“三大战略”实施两周年 -> 文字头条
见证贺兰山生态奇迹 石炭井矿区煤山变青山
2019-08-21 10:39:14   来源:银川晚报

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正在了解宁夏石嘴山石炭井生态恢复情况。记者 屈晓飞 摄

  石炭井地处贺兰山腹地,是石嘴山市露天煤矿集中开采区,多年的煤炭采挖后,这里的生态条件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这里煤层较浅,大规模露天开采在这里形成了约5万亩的生态破坏区域,依山而挖的矿坑深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裸露的煤层容易发生自燃和煤灰扬尘。8月20日,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的记者来到石炭井采访矿区生态恢复情况。

  昔日煤山成堆如今新绿丛生

  曾经跟随家人在石炭井矿区生活的杨鑫回忆,小时候家家都有双层玻璃,母亲即便每天都擦灰,桌子上也永远都有一层黑灰,街道和路边的树叶上也总是灰蒙蒙的,身边不少人都患有呼吸道疾病。生活在矿区的人们大都从事与采矿有关的工作,大家非常期望这里的环境能有所改变。

  意识到改变环境的重要性后,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石炭井矿区进行全面生态整治,将原矿区居民整体搬迁至大武口区安置。

  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的记者在进入石炭井矿区的沿途看到,矿区生活区的房屋基本处于空置状态。沿途数公里可以看得到机械挖土作业,煤矿已经停产,没有了过去拉煤车穿梭繁忙的场景。记者一行驱车数小时终于来到了石炭井李家沟煤矿,这里2017年开始实施整治,沟深五六十米,沿着矿坑像梯田一样开采出来层层阶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了黄土覆盖了裸露的煤层,并撒上草籽对这个巨大的矿坑进行了绿化,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恢复,这里已经能看到附着土壤的部分已经有沙篙和荆棘草长出,淡淡的新绿给遍布疮痍的贺兰山又带来了希望。

  看到眼前壮观的贺兰山修复场面时,河北新闻网记者为宁夏坚决恢复矿山生态的决心感到高兴,“这里停产的煤矿几乎都在进行生态修复,过几年如果有机会再来石炭井的话,一定会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炭井已关停93家煤场

  据了解,2017年起石嘴山市对石炭井49处治理点开始清理整治,涉及治理面积3.72万亩。目前,共关停拆除93家洗储煤场,实施5处生态绿化工程,开展对5个无主渣台、9处历史遗留采砂坑,2个生态治理点,1个煤炭加工区、12家煤矿进行环境整治。

  “大磴沟内在2018年之前原有45家洗储煤场聚集,因多年生产经营,乱挖乱排乱放、矿坑渣堆随处可见,堵塞行洪沟道,导致水土流失和污染严重,地表野生植被被破坏殆尽,生态环境相当恶劣,遍地都被黑色覆盖,形成无风灰漫天,有风不见人的恶劣环境。”大武口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7年他们对该处进行清理整治,拆除所有洗储煤厂,实施了石炭井三矿周边大磴沟生态环境修复绿化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堵塞于沟道内的煤渣废料进行清理,在立地条件相对好的地段开展植树造林,建设截潜流水利工程,充分利用沟道内的浅层水进行绿化灌溉,通过换填种植土不断提高大磴沟片区植被恢复能力。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200万余元,种植各类苗木3.6万株,点播蜀葵3.8万平方米,喷播植草30万平方米,完成绿化种植面积2500余亩,彻底改变了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对于促进贺兰山生态修复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记者 李鲲鹏)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秦文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