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保护环境不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我们身体力行。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身边出现了不少“环保达人”,废旧物品一经他们的改造,能够变废为宝;他们选择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他们将节水贯穿到生活每一个细节中;他们捡拾垃圾、他们制作环保酵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带动着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让生活变得更时尚、更有趣——
绿色出行达人
代表:丁承泽等 擅长领域:骑行
绿色出行成为时尚。
清晨7时许,家住银川市兴庆区尚书房小区的丁承泽推着自行车走出家门,深吸一口清冽的空气,抬头望蓝天,心情顿时舒畅。他的私家车安静地停在车位上,自从患上高血压后,丁承泽就给汽车放了假,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约40分钟后,丁承泽骑车到达位于金凤区的工作单位。“绿色出行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何谓绿色出行?按我的理解,应当是尽量选择以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都属于绿色出行,既锻炼身体,又绿色环保。”丁承泽说。
与丁承泽不同,吴焘是超级骑行爱好者,他骑车既玩出了好心情,也练出了好身体。
“现在天气太冷,我骑行次数没那么频繁了。”吴焘说。在适合骑行的日子,他常常是早晨5点多就起床,专门骑行3个多小时后才去上班。
吴焘是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每天要连续工作9个小时,压力非常大,后来他就通过运动来排解压力。
没骑车之前,吴焘经常感冒,2015年接触骑行后,他就爱上这项运动。几年里,他先后换了4辆自行车,一辆比一辆专业。“喜欢骑行的原因很简单,活动半径大,代步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吴焘笑说:“骑友圈的人都是温暖友好的,在路上看到穿骑行服的,会觉得特别亲切,不管认不认识,都会互相打个招呼,我喜欢这样的氛围。”
做软件编程的陈永波更喜欢共享单车。“我从家到公司,如果搭公交,从等车到步行一段距离,至少需要半小时,而骑共享单车,最多15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健身、省时,一举两得。”陈永波说。(记者 马忠 文/图)
节水达人
代表:马嘉慧等 擅长领域:把每滴水用到极致
马嘉慧用淘米水浇花。
“以前给奶奶浇花要用不少自来水,现在为了节约水,我把淘米水和洗菜的水存下来,用来浇花,也起到施肥的作用。”同心县石狮镇管理委员会城一村的马嘉慧说。
马嘉慧今年13岁,是同心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别看她年纪小,节约起水来不输大人。“淘米、洗菜水的作用何止是浇花,很多人还会把这些生活中用过的水拿来拖地、擦玻璃、擦灶台、冲马桶。”马嘉慧说。
“常听爷爷说,过去同心十年九旱,在他们年轻时,得大老远用驴车驮水。现在虽然通了自来水,但在爷爷眼里,水依然金贵得很。”马嘉慧说,自己虽没有经历过缺水的年代,但在老人的熏陶下,从懂事起就知道水资源的宝贵,节水尤为重要。
“这口水窖从我出生时就有了,每年夏季存雨水、冬季存雪水,爷爷最喜欢用水窖里的水泡茶了。”马嘉慧指着水窖自豪地告诉记者。
“我母亲绝对是一位节水达人,把每一滴水都用到极致。自我记事起,母亲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节水的小窍门。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开始尝试把淘米水收集起来洗脸,皮肤确实变白了,感觉比用大价钱的美白霜更有效。”家住吴忠市利通区华港佳苑小区的张敏说。
张敏家的厨房和卫生间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盆和桶。“我们家就是靠着这些盆盆罐罐,尽量做到不浪费一滴水。”张敏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提着收集起来的脏水冲刷厕所。
“把洗菜、洗碗的水节省下来,脏一点的水盛到大桶里,可以拖地冲厕所;干净一些的水用另外一个桶装,用来洗鞋、洗衣服。一年下来,我们家节省了不少水,也省下不少钱。”张敏说。
张敏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节水妙招”:“这是上午的淘米水,用来洗脸特别好,这可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天然‘美白霜’。”
“母亲的节水观念影响了我们全家人,这么多年来,她以身作则,用行动让我们从小就树立起了节水观念。”张敏的儿子马啸天颇为感慨地说。
“在家里,我都使用脸盆洗脸、洗手;使用水龙头时,也会尽量关小,使用完毕后及时关水。”在马啸天的眼里,细节贵在坚持。(记者 马忠 文/图)
捡垃圾达人
代表:袁成宪 擅长领域:环保义工
“他是一名‘铁杆义工’,平时除了参加我们组织的环保活动外,自己还经常进山捡垃圾。”10月15日,宁夏义工联合会党支部书记朱静茹如此介绍袁成宪。
袁成宪是宁夏义工联合会石嘴山站的一名义工,参与义工公益活动4年有余,累计义工服务时长1000余小时。“我个人比较热衷户外活动。业余时间就会去贺兰山这些地方玩,看到垃圾就去捡拾,已养成习惯。”袁成宪说。
一次游览贺兰山韭菜沟军事文化园,袁成宪进山后看到景区道路两边到处都是游客扔的垃圾和塑料袋,“当时非常气愤,决定以后要做环保义工。”今年8月,袁成宪去爬石嘴山市武当庙后山时,沿途捡拾垃圾。“那天捡了两袋垃圾和瓶子,约有5公斤重,我把垃圾带出山后扔到了垃圾箱里。”9月,袁成宪去贺兰山军事文化园筹备一项公益活动。期间,他又拿着袋子捡拾景区道路两边的垃圾:“景区附近3公里的路上捡了三大袋垃圾,约10公斤。”袁成宪说。
袁成宪环保义工的工作得到了大家认可,多次被评选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先进文明个人,也多次被宁夏义工联合会评为优秀义工。
“我很感激大家对我的认可,但是环保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事情,它需要每个人的付出。”袁成宪告诉记者,在他做环保义工这几年中,有遇到游客在景区内扔大量的生活垃圾、放火烧树等不文明行为,他感到很痛心。“为了保护环境,石嘴山市各级政府和社区组织进山捡拾垃圾,为保护环境积极贡献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加入环保行动,保护大家的环境。”袁成宪说:“我会一直努力做好环保义工,同时祝愿我的家乡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记者 智慧)
酵素达人
代表:张普俊 擅长领域:做环保酵素
在银川市金凤区枫林湾小区活动室,有一个小花房,里面种有花、蔬菜,但最重要的是有两桶10公升的环保酵素。
“原来我对环保酵素有疑惑,但经过多番实验,证明它真是个好东西。”负责枫林湾小区物业服务的银川建发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张普俊高兴地说。2017年,枫林湾小区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其中厨余垃圾比较多,如何让厨余垃圾减量?张普俊一直在琢磨。后听人介绍了环保酵素,存有疑虑的他先自己做实验:用大可乐瓶制作几瓶环保酵素,发酵后专门浇灌一盆花,并让上小学的女儿每天记录花的变化。“几个月后,我发现用环保酵素浇的花,花叶子更绿、长势更好。”消除部分疑虑的张普俊于今年3月开始制作环保酵素,并在小区打造了“花房”,种植的蔬菜直接供给单位食堂,还有部分免费送给小区居民。
“环保酵素还能净化水。”张普俊说,枫林湾小区有4个景观水池,必须每个月换一次水,否则就会长绿苔、发臭。而每次换水,需要20多名工作人员先放水,然后清泥沙、洗水池,还要注意不能伤及水池里的鱼。“每次换水,费事费时不说,还要花费近2000元水费。”张普俊心疼地说。后得知环保酵素能净化水,张普俊在最小的一个水池做实验。他在小水池里倒入少量环保酵素,一个多月后,他惊喜地发现,这个水池没有发臭,而且水还比较清澈。
今年起,张普俊每周都会号召工作人员一起制作约60公升的环保酵素,每个月都会将环保酵素倒入水池,至今再没有换过水。“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小区开展环保酵素宣传,至今已为600多户居民教授了制作方法。现在,小区厨余垃圾也减量了,我们工作量减少了,小区环境更好了。”张普俊说,他希望能打造一个厨余垃圾集中堆放点,引导业主长期坚持制作环保酵素,同时物业公司也能制作更多环保酵素用于小区绿化。(记者 杨超)
改造达人
代表:李建功等 擅长领域:旧物改造DIY
阅海万家小区里由废旧物品改造的自行车花篮。
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荣锦苑社区居民李建功散步时发现,一些居民把旧门板、旧木框条扔到垃圾桶、草地上,或者堆到楼道里,“这些东西扔了怪可惜,堆着又影响环境。”为此,62岁的李建功从垃圾堆里“淘宝”,然后将旧门板等加工成鱼形、扇面形等各种造型,荣锦苑社区召集画画“小能手”一起制作了许多块宣传标语牌:“小草微微笑 请你绕一绕”“人人爱花草 空气环境好”……新颖独特的标语牌,吸引了居民驻足观看、合影拍照。
近日,银川市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阅海万家社区居民发现,草坪多了很多雕塑,憨态可掬的蜗牛、造型优美的闹钟、精美雅致的咖啡杯……
原来,阅海万家社区近期收集到很多废旧物品,其中轮胎占了大半。为让这些废旧物品“物尽所用”,社区有了一个妙招:废物改造。
王雪军是银川承天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阅海万家A区物业服务处的一名安保巡视员,闹钟雕塑就是他和同事们一起制作的。“我们收集了废旧汽车轮胎、自行车车轮、废弃建筑材料,又买了油漆、马克笔,一起动手设计制作了一个闹钟。做出来后,居民尤其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王雪军说。而纳少红和同事们则将废旧轮胎和PVC管巧妙结合,制作了两只可爱的“小蜗牛”,一经推出就受到业主追捧。阅海万家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少锋道:“这些遭人嫌弃的废弃物经过改造,竟然变成了美化环境的‘宝贝’,真是奇思妙想。”
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安怡家园A区有一个废旧自行车棚,栅栏锈迹斑斑、棚顶老旧漏雨、杂物四处堆放,但经过改造,再配上特殊的“花篮”,顿时有了“网红气质”。
废弃自行车棚既影响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于是,黄河东路街道金家巷社区利用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更换车棚新栅栏、安装门禁系统、配备照明和充电桩等设备。而面对许多废弃自行车,社区决定DIY:将车筐拆卸,刷上鲜艳美丽的颜色,安上吊钩,12个别致花篮出炉了。放入泥土、种上各种鲜花,挂在自行车棚栅栏上,顿时吸引了居民们目光。(记者 杨超 文/图)
种植达人
代表:李秀白 擅长领域:打造“私人花池”
李秀白在整理小区花园。
银川市兴庆区共建巷内大多是无物业管理的散居楼,卫生无人打理,唯独15号楼和11号楼院内是个例外,这里花团锦簇,环境整洁。
“那两栋楼很多事是李秀白阿姨操心在做,前两年15号楼被社区评为最美庭院,牌子到现在还挂在大门上。”10月10日,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街街道丰收社区工作人员张春玉说。
15号楼院内,宛如植物园。“这里摆放的绿植有百余种,这些都是这栋楼里住户拿出来摆放的。很多路过小区的人还以为我们院子里的花是出售的,跑来问价钱。”李秀白说:“这里装扮漂亮了,我又把11号楼废弃的花池也拾掇出来,种上了花,现在长得挺好。”
李秀白是爱花之人,家里大大小小的盆栽有五六十盆。“住在一楼光照不是特别好,我就会把喜阳的植物搬到院子里,其他居民看到我把花摆到院子里,院子看起来都灵气好看了,也都陆续把花搬出来。”一家两三盆,一方小院,成了一处小花园。李秀白自觉承担起园丁的任务,她每天把院内的储水缸接满,有谁需要浇花,去储水缸取水即可。
“以前,11号楼院内的花池废弃后成了垃圾场,剩饭、塑料袋、烟头啥都有,我断断续续清理了一周时间,清理干净后再把花籽撒进去。”李秀白说,前期在花池里种过玫瑰、月季、丁香等10余种花都失败了。“长期往里面扔垃圾,土质可能受影响了,不换土不行,种啥花都死。”可给偌大的花池换土,对于一位60多岁的老人来说比较吃力,她就今天换点明天再换一点,硬是把土里的石头全部清理出来,再把新土一点点填进去。“我还买了养花的书,照着书上教的方法去养。”如今,马莲花、非洲菊、蝴蝶花、金银花等长势都很好。“两三天我会过来浇一次水,秋天施肥。”由于11号楼院内没有自来水管,李秀白就从自己家提水浇花:“这么大的花池,浇一次得用30小桶水。”
随着天气转冷,许多花开始枯萎,李秀白把花池内枯花枯草拔拾干净。她说,现在种的花是续根花,来年不用撒籽,自会繁茂。“环境美,人心情就会好。”李秀白说。(记者 智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