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秋雨淅沥。漫步乡间,柏油乡道、混凝土村路、砖铺入户小道纵横交错,干净整洁;怀抱粗的白杨树整齐排列,隙间松柏苍翠,红砖蓝瓦映衬篱笆菜园,这就是彭阳“五土共改”绘制的新农村画卷。
今年以来,彭阳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针对农村残垣断壁土院墙、门前垃圾堆、破损土坯房、坍塌土窑洞、坑洼泥土路等“五土”问题,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户原宅复垦、农村危旧房(窑)拆除、村庄道路硬化改造、主干道环境秩序整治“四大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塑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改出好环境
城阳乡长城村山畔组村民赵俭在草棚装了一竹篓料,沿着混凝土路来到羊圈,把料倒进石槽后,顺手拿起墙角的扫帚清理圈舍。50多岁的赵俭亲眼目睹村里的环境变化:道路两边的蒿草被清理得一干二净,泥土路铺上了面包砖,院前大土坑被填平。
“之前进房两脚泥,门前屋后到处是泥巴,现在进出家门双脚不沾泥。”赵俭把门前的麦场移到屋后,柴草堆搬进草棚,花费30多万元修建的别院前后荒地栽种果树、蔬菜,家园变得整齐干净。
城阳组织村民铲除蒿草、修整边沟,挖掉路边枯树栽种松柏,美化道路周边环境。新集乡封堵土窑212孔,拆除危旧房、土墙、土棚6万多平方米。
今年,彭阳县对主干道进行景观改造,修剪路边树木。封堵废弃土窑3232孔,拆除危旧土房、废旧圈棚、残垣断壁近30万平方米,新建院墙4.9万米、大门379座;土路硬化砂化开工建设186.88公里,栽植各种树木5.6万多棵,种植花草120多亩。
经整改,道路得到亮化,村容得以美化,一个个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初步成型。
改出好生活
“脏、乱、差曾经是农村真实写照,乡村振兴就是要彻底改旧貌、换新颜。”这几天,城阳乡负责人杨正虎亲自带队,一个自然组一个自然组整治,清理农户家门前柴草堆、粪堆、土堆,帮助村民整理家务。
长城村蔺塬组村民王凤军一家正忙着收玉米,他在家搭建晾晒架,儿子儿媳驾驶农用车从田里往回运玉米棒。“之前把玉米棒拉回家随处堆放,占地方又杂乱,现在村里统一规划堆放地,整齐又好看。”村里重建粮场,政府配发储粮仓,划定晾晒场地,生活井然有序。
群众脱贫后,彭阳县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更高需求。
“昔日,村里人羡慕城里人生活,今朝,农村生活不比城里差。”彭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156个行政村整体推进,整治不放过一个犄角旮旯,彻底根除农村环境卫生顽疾,打造一个与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适应的生产生活环境。
通过“五土”共改工程的实施,消除了农村“视觉上的贫困”,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
改出好乡风
“生活环境变好了,乱扔垃圾现象消失了。”长城村村民赵文吉家旁边500米处有一个绿色垃圾箱,他把垃圾归类装进垃圾袋,投进垃圾箱。
彭阳县除了给农户家配备垃圾桶,沿村道每隔300米至500米还配备一个垃圾箱,统一收集村里的生产生活垃圾,并安排专人清理。因户施策安装“仿生微水厕”,方便村民随时清洗,方便卫生又节水。
群众是农村治理的主体,彭阳县综合施策,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民风改善、村庄清洁行动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确保村民享受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不断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
“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微信群里一通知就有人干。”长城村村主任白会仓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村里有活没人干,现在有活大家抢着干。“五土共改”激发了农户自愿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人居环境人人护,护好环境为人人”的浓厚氛围。各村委会与群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通过卫生监督和评比,大家积极清扫门前尘。
新集乡上马洼村和下马洼村村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维修道路13公里,清理门前生活、建筑垃圾10余吨。
“过去我们这一片堆满了柴堆、草堆、粪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依靠党的好政策,农村面貌彻底改变,环境好了心情都好了。”村民马云武挥动锄头平整门前绿化带,黝黑的脸上满是喜悦。
彭阳县各级组织借助主题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主题教育,转变群众观念,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五土共改”工程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记者 剡文鑫 实习生 杜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