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金融在线 -> 经典案例
恶意退保有风险
“代理退保”骗局愈演愈烈
2020-08-13 11:53:07   
2020-08-13 11:53:07    来源:新消息报

  近年来,“代理退保”产业链已成保险业毒瘤,不仅扰乱正常经营秩序,更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时不慎自食苦果的案例屡见不鲜。

  退保不谨慎,后果很严重

  2019年8月,某保险公司接到客户李先生的投诉,因营销员销售误导,要求全额退还其名下已购买6年的纯保障型保单保费。经调查,公司营销员(已离职)对误导事实供认不讳,保险公司便全额退还李先生所交保费32.04万元。 

  同年12月,李先生再次到访保险公司,要求恢复其退保保单。李先生称前期为解决资金问题,被朋友介绍的一位刘老板唆使退保,并承诺可以100%全额退还保费,还要求离职营销员(李先生朋友)配合承认问题。退保后,刘老板向其收取了8万元咨询费。经核保部门调查,因健康原因,李先生已不符合再次承保要求,听到这样的回复,李先生肠子都悔青了。 

  上述案例便是“代理退保”黑产怂恿退保导致客户丧失保险保障的一个缩影。 

  在参与“代理退保”的过程中,消费者面临的风险有: 

  ●失去正常保险保障;

  ●资金信用受损;

  ●个人信息泄露; 

  ●因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构成欺诈,从而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代理退保”骗局屡禁不止,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通常操作方法是:找一些离职的业务员,让其诱导之前对接的客户与公司联系要求退保,并采取专门的话术收集对保险公司不利的证据,通过投诉来施加压力。

  监管发布风险提示超过50次

  今年4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提示广大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7月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向保险机构及广大保险消费者发布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各地20多家保险行业协会也陆续发布提示。 

  实际上,监管发布风险提示早已有之。2019年8月,广东银保监局发出对集中退保现象的风险提示,随后河南、四川、辽宁、河北、北京等多地银保监局也分别发出提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包括银保监会在内,各地监管机构针对“代理退保”的相关风险提示超过50次,“代理退保”已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

  保险公司的“反击”

  在西南某城市,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 

  在大连,多名保险业务员以“加盟”名义卧底恶意退保窝点,收集证据。 

  在苏州,保险公司与业务员通力协作,对全额退保黑产进行调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太平洋寿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于黑产的识别应对形成了详细的“动作指引”,进行强化宣导;同时,切实提升公司前中后端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

  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一方面从制度优化、流程管控、风险排查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销售品质治理,杜绝投诉隐患;另一方面加强消费者风险提示和消保教育,强化公司官方投诉渠道的宣传。 

  新华保险则分别通过“以案说险”“消保学堂”开展对消费者和销售队伍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对“恶意投诉”证据材料的收集,对涉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代理投诉经营者,通过诉讼方式依法维护公司及客户的合法权益。(新消息报综合)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