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
下班后还需1小时做防护
医疗队队员胡莹奔赴襄阳的第一天,就记录了前线医疗队员生活中的自我防护。
她写到:工作外的其余时间,我们都待在房间里做自我隔离。住宿单人单间,用餐时间,我们佩戴口罩下楼领取盒饭,领到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单独用餐。房间内也简单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固定的鞋子。
从外面进门后进入污染区,将外出的鞋子套上一次性鞋套后更换第一双拖鞋进入半污染区,4毫升消毒液加500毫升水,浓度1比125的84消毒液喷洒背包及外衣鞋底,消毒手机。洗手后直接进入淋浴区域进行清洗,这里借鉴了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总护士长丁莉萍分享给医护人员的防护经验:1.下班后洗澡必须>30分钟,要认真清洗鼻孔;2.洗澡后必须用75%酒精棉签对双侧耳朵进行消毒;3.用生理盐水滴眼睛;4.用生理盐水漱口;5.禁止戴任何首饰;6.吹干头发。
每天下班这一套流程下来最快也要1个小时,即便再累再饿也马虎不得,偷懒不得,如果能做100件预防措施绝不做99件。
酸
4名女战士忍痛剪长发
“特殊的工作环境需要我们每天都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一穿至少七八个小时,加上病毒喜欢潮湿的环境,闷在里面,头发太长特别不方便。为了疫情防治工作,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照顾患者,建议队员们剪掉长发。”1月30日晚22时16分,医疗队队员长阚天燕在微信群里提醒:所有女战士们,请忍痛把长头发剪掉吧,剪短发更有利于穿脱防护服和消毒,安全第一!没过一会儿,有4名女队员互相帮忙剪短了长发,并合影留念。
医疗队队员余艳在日记中写到:“原先大多数女性医务人员都留有披肩长发,但为了疫情防治工作,大家没时间、也没条件去外面理发店剪发,所以只有相互帮忙。由于不是专业理发师,姐妹们的头发被剪得长短不一,虽然不太美观,但增添了几分英姿飒爽的感觉。”
苦
奋战7小时后脱“装备”
1月31日下午14时52分,连续工作了7个多小时的医疗队队员王伟,在微信群里发出他脱去防护服后的照片。“脱下这套‘装备’,感觉头蒙、气短,鼻梁、耳朵、脸颊特别痛,都不敢碰。”只见照片上他的鼻梁上压痕很深,耳朵后面的皮肤磨得皮都掉了,手掌的皮肤皱缩发白,就像是在水里泡了很久……“其实我们不是最苦的,当地的同仁们更苦,应该向他们学习。”王伟在微信群里如是说。
19时,90后医疗队队员冀丹也在微信群发了一张照片,只见她脸上泛着油光,额头和脸颊被护目镜压得都是凹痕,一脸倦意。尽管如此,只要穿上防护服,他们就是战士。大家在群里互相加油鼓劲。
辣
为6小时不上厕所穿纸尿裤
医疗队队员付晶琎,经过3天严格培训,于2月1日正式进入病房工作。那天,天还没亮,她就已经没有睡意,看着窗外蒙蒙夜色中的宜城,她心里依然有些忐忑不安。
熬到天亮收拾完毕,看着床上的纸尿裤,付晶琎不禁发起愁来!她在日记中写到:“努力了很多次都没有穿上,想起在普儿科给孩子换尿布的场景,也没有这么困难啊!加油再加油!为了6小时可以不去厕所!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为了能减少一次防护物资的浪费!我一定可以!”
简单吃过早饭,7点半付晶琎便和卢燕主任、杨春燕护士长及队友们到达宜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看着醒目的“隔离区”三个大字,付晶琎在日记里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说不紧张,不害怕,那是假的!进入病区后,我们开始更换工作服,卢燕主任一直在监督我们穿防护服的每个步骤,深怕我们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导致自身感染!直到我们全部穿戴完毕,主任紧张的脸上才有了放松的笑容!”
甜
患者窗户上贴纸条感谢付出
“虽然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是心里一直感激你们的默默付出。你们在家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选择在这艰难的时刻战斗在最危险的疫情一线。向你们表达感谢和敬意。感谢你们的努力与付出,感谢你们的专业与耐心。祝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个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武汉新冠肺炎患者。2020年2月7日”这是一名患者悄悄在病区窗户上贴的纸条上写下的话,医疗队队员杨梅非常感动,拍照留念。
她与几位同事在湖北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医疗支援。在照料患者的这段日子里,她收获了很多来自患者的感谢。她在日记中记录到:“当得知我是从宁夏过来支援的医务人员,一位58岁的阿姨竖起了大拇指,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那么远来帮助我们,有你们在,我们更安心了’。” (记者 安小霞)
一连工作七八个小时,防护面罩上满是雾气,让人看不清他们的眼睛。 自治区人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