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网络达人浪固原 -> 图片头条
固原: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底蕴
2020-09-25 16:45:58   
2020-09-25 16:45:58    来源:宁夏日报


<p>  云海、青山、村庄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固原市委宣传部提供)</p>

  云海、青山、村庄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固原市委宣传部提供)

<p>  渝河在隆德穿城而过,景色宜人。</p>

  渝河在隆德穿城而过,景色宜人。

<p>  彭阳县城掩映在绿色诗画中。</p>

  彭阳县城掩映在绿色诗画中。

<p>  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p>

  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

<p>  泾源县杨岭村绿意盎然。</p>

  泾源县杨岭村绿意盎然。

<p>  六盘山景美如画。</p>

  六盘山景美如画。

<p>  城乡群众植树造林。</p>

  城乡群众植树造林。

<p>  泾源县溪流潺潺。</p>

  泾源县溪流潺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黄天厚土,孕育生命。

  这是一片雄浑的土地,沧海桑田,见证奇迹。

  这是一片新生的土地,绿水青山,承载希望。

  曾经的固原,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6%。固原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苦抓、苦帮、苦干,用汗水和执着筑起一道生态长城,躬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代又一代人接力播绿,固原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高原“绿岛”的历史性变化。如今的固原,草木葱郁、山峰叠翠,森林覆盖率由“三西”建设之初的1.4%提高到现在的28.4%,林草覆盖度达73%,荒山披上了绿装,一幅百姓富、产业强、生态美的画卷徐徐铺展。

  站在新航程上,固原市牢记嘱托,扛起生态环保历史使命,肩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积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奋进力量,阔步走在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构建山水美、业态美、城乡美、环境美、生活美“五美融合”发展新格局,奋笔疾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固原篇章。

  打造永续生存发展空间

  9月的固原,七彩浸染、松柏挺拔,青山绿水掩映。

  固原市境内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茹河“五河”均为黄河支流,六盘山是国家构筑生态安全战略“两屏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历史上的固原曾因无序垦伐,六盘山天然次生林几乎殆尽,固原从“沃野千里,谷嫁殷积”的肥沃之地,沦为“缺青少绿,十年九旱”的苦瘠之地,“山是和尚头,地无三尺平,风吹黄土走,缺水如缺油”成为固原一度憔悴的模样。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根源,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固原市汲取教训,历届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改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重塑环境空间、发展空间。

  自“三西”扶贫开发以来,固原市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封山禁牧、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400毫米降水线造林绿化等一大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

  在工程建设中,固原以流域为单元、以山脉为骨架,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沟坡梁峁塬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优化配置,乔灌草相结合、点线面相配套,一个流域接着一个流域治,再造河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原市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生命线来守护,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全力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城市生态、农田生态“五大建设”。

  向往美好生活的固原人,一代接着一代传递生态建设接力棒,置身于荒山秃岭,攀登在悬崖峭壁,挥洒汗水、改山治水。

  彭阳县37年如一日整地造林,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推、一个流域接着一个流域治,创造的“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造林,可绕地球赤道三圈半,形成“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年减少泥沙量680万吨,实现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树立了样板和典范,被誉为“大地指纹”。

  六盘山森林资源保护区在一代代林业人的汗水浇灌下,重现风景旖旎的屏障雄姿,森林覆盖率从当初的27%提高到现在的64.5%,年径流量2.9亿立方米,成为哺育陕甘宁三省区18县640多万人的“天然水塔”。

  截至2019年底,固原市林业用地总面积达668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2.2%;森林面积达448.8万亩,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修水库、疏河道、关停沿河污染企业,固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打响“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2017年,固原市启动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茹河“五河”共治,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通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固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如今行走在固原大地,移步换景,风姿绰约。

  隆德县城渝河岸边,绿树成荫、清流潺潺、鲜花簇拥,小桥、流水、人家相得益彰;泾源县六盘山镇三关口,一度烟尘飞扬、山体疮痍的矿区已披绿挂彩、拦河造景,跌水成瀑、小桥通幽、险峰挺立,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浑然天成。

  西吉县月亮山区域内林木茂盛、细水长流,水源涵养区蓄水量每年增加787万立方米,森林保土蓄水能力增加70万吨,长远有效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形成高山“绿岛”,曾经的荒凉之地换颜成生态屏障。

  2017年至2019年,原州区清水河二十里铺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沈家河水库水质持续向好。景色变美、污染减少、河道畅通、水质变好,清净明澈的清水河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持之以恒地保护生态环境,让固原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高原“绿岛”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河流枯萎到潺潺清流的革命性逆转。“五河”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由2017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80%,水环境改善获得生态环境部全国通报表扬,隆德县渝河治理模式和治理经验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如今,固原市林草覆盖度达73%,森林覆盖率由1982年的1.4%提高到2019年的28.4%,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6%提高到76.2%,年平均降水量由282毫米提高到755.4毫米。特别是近年来,固原绿色效应显现,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1天,居全区五市第一。

  如今,“天高云淡、绿水青山”已成为固原最亮丽的名片。每一座县城都有一个近水亲水公园,六盘山下的小城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

  蹚出山绿民富新路子

  六盘山翠峰屹立,见证并记录高原“绿岛”的嬗变。

  5条河奔流不息,亲历并讲述生命之源的峥嵘岁月。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初心不改、使命如磐。经过多年努力,固原山绿为民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何顺应老百姓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期待,是摆在固原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

  2017年,固原市委、市政府创新提出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通过实施水库联蓄联调工程引水上山,破解水资源利用难题,先后引进陕西海升、山东水发、宁夏宁苗等39家企业,3年分区域建设示范点102个,引进试验大果榛子、矮化密植苹果等300多个品种,筛选聚焦40个主打品种。

  通过3年试验示范,逐步找到了适合固原种植的“一棵树”,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株苗”,与草畜产业配套的“一棵草”,与全域旅游结合的“一枝花”,选出了固原到底能种什么、种什么才能让老百姓致富的主打品种,通过充分挖掘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经济优势和产业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个一”工程重在推进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彭阳县红河镇柴沟流域引进“一棵树”,把流域治理、生态建设与群众就业结合起来,以发展苹果产业代替传统粮食作物种植,引导群众从粮农变成产业技术工人。基地建成后,每年用工6万人次,年支付劳务费、地租费等500万元以上,惠及周边400余户农户。4年后进入盛果期,年实现总产值720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10万元,延长了产业链。

  “四个一”工程壮大了致富产业。3年来,固原市试验并推广222.2万亩,建设500亩以上示范点102个,其中庭院经果林10万亩,预计到2025年“四个一”林草产业综合效益达到360亿元。

  “四个一”工程美化了宜居家园。把试验出的金叶榆、红枫、海棠等主打品种,运用到城乡绿化、美丽乡村建设中,建成美丽小城镇29个、美丽村庄106个,打造国家森林乡村22个。

  “四个一”工程带动了旅游发展。把“四个一”林草产业主打品种,分类布局到旅游环线、景区景点,培育发展乡村游、观光游等,2019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春赏醉美花海,夏享爽爽清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水墨画卷”成为固原旅游一张亮丽名片。

  “四个一”工程拓宽了增收渠道。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和务工等形式,参与林业草业发展,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租金保底+盈余分红+打工收入”的农民增收模式。

  “四个一”工程刷新了固原人选种作物品种的理念,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使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把固原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山绿与民富共赢、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截至2019年底,固原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32.9万亩,林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林业收入占比由2005年的0.34%提高到2019年的1.5%。

  固原的生态建设与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对自治区党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一以贯之的坚定落实。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固原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聚焦扛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个时代重任,提出以先行区建设统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三山五河”生态坐标,构建“一区五城”发展布局,筑牢六盘山生态屏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生态经济新高地。

  在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上走在前,在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上做表率,在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上树标杆,在建设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上蹚新路,在建设黄河文明传承彰显区上作贡献。力争到202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Ⅱ级标准,“五河”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40%,森林覆盖率达到31.5%,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9.8%,奋力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践中作出固原贡献。(记者  剡文鑫  党 硕)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