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洲)“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抚育项目5年来,这里的林分质量显著提升、林分结构有效改善、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营造出多树种、多世代、多层次、多功能的近自然林生长环境。”11月30日,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水沟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实施点,原州区林业总场场长李卓向记者介绍道。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实施前。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实施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原州区国有林场实施人工造林32.8万亩。为了保证苗木成活,当时大面积栽植了一批纯落叶松林和纯油松林。经过40年的成长,由于林木过密、生长质量不高,造成冬季雪压自损严重,加之林下光照不足,使得林区寸草不生,极易孳生大面积病虫害。为了解决国有林区树木密度过大、树木生长缓慢、结构单一、林分质量差、病虫害严重、林下植被多样性锐减、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原州区先行先试,系统探索新时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本质和丰富内涵,围绕区域林情,及时将工作重心从大规模国土绿化向注重增加森林面积与质量并重调整,尤其向提高森林质量倾斜。自2019年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抚育项目以来,先后在水沟林场、蝉塔山林场、叠叠沟林场、东马场林场、青石林场5个林场6个区域,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抚育示范2万亩,取得了阶段性、实质性成效。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实施前。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实施后。
经过项目实施,间伐抚育显著促进华北落叶松、油松人工林林木胸径的生长,有效地改善了林下生长空间和植被环境。目前,自然生长草本植物达到20种,自然生长的荀子、丁香等灌木与乔木实现了共生共存,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极大地改善了林分结构,促进了天然更新,提升了林分质量,营造出多树种、多世代、多层次、多功能的近自然林生长环境。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研讨会在固原召开,与会代表实地考察观摩了水沟林场近自然林改造的成功案例。
据介绍,2023年,原州区水沟林场列入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完成试点面积800亩,其中森林抚育500亩,未成林补植补造300亩,栽植云杉、油松、桦树、杜梨子、小叶白蜡等苗木1.4万株。“按照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宁夏战役的总体部署,今后原州区将借助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项目支撑,以近自然林改造为核心目标,系统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并对中幼林采取修枝、除草、扩穴、浇水、补植等措施,有效改善林分结构,逐步实现以生态效益为主、多功能效益充分发挥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原州区林业总场场长李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