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在固原市泾源县蒿店林场,青龙山上的树木层层叠叠,阳光透过林间树梢洒向山间。
“今天天气不错,比前两天暖和多了。”两名身穿橘色森林防火制服的汉子穿行林间。作为青龙山的护林员,马继文和冶建军在山上迎来了第十个春节。
六盘山地跨甘肃、宁夏两省区,因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拥有“高原绿岛”“天然水塔”等美誉,对当地林草部门来说,防火管护显得尤为重要。青龙山海拔2259米,位于甘肃和宁夏地界交会处,是六盘山支脉之一。马继文和冶建军所处的青龙山护林点正位于山巅之上。
护林点有一座30米高的瞭望塔。每隔一个小时,马继文和冶建军会交替上塔巡视。沿着狭窄的扶梯拾级而上,瞭望塔内空间逼仄,仅能容一人转身。“我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眼睛看护着森林。”马继文告诉记者,在这里进行瞭望守候,正是为了监测视野范围内是否有火情发生。马继文说,在山顶上,最大的困难就是寒冷。青龙山山顶最冷的时候能到零下25摄氏度,瞭望塔上冻得站不住。他记得第一年冬天在山上守候时,有一次没戴手套去抓护栏,结果双手被护栏上挂满的冰凌割得鲜血淋漓。
上午11时,记者随马继文巡山。侧柏、刺槐、松树……指着路上的树,老马打开了话匣子:“一草一木,哪里需要培土,哪里需要修剪,我都知道。”他说,因为只有自己和搭档,所以一个巡山时,另一个就会在高塔上巡视。“只要不是雨雪天,都需要人来巡查,但不敢走太远。遇到兔子还行,遇到豹子就麻烦了!”马继文回忆, 起初上到护林点,他还想着在护林点房屋周围平地种点花。结果第二天就在屋外看到两头狼的爪印,后来还发现了豹子的爪印。花草最终没种成,护林点又多了一圈围墙。
山路崎岖,护林员巡护的路并不好走。虽然气温有所回升,天气依旧寒冷,加上持续不断地上山坡、下沟壑,马继文口鼻中“呼哧呼哧”大口呼出的热气,瞬间在眉毛、额头及发梢凝结成一层白霜。但即便这样,他也没喊一声累。“待久了,对这里就有感情了。”老马摸着身边的大树说,“每次走累了,都会停下看着周围的风景。眼见这些树一点点长大,心里就有种自豪的感觉。”他笑着说,这几年,自己和搭档抽空就种树,看着小树一点点长大,“心可美!”
除了平日巡护,每年防火期,更需要保证护林员24小时不离岗。“护林员工资不多,家人也曾经劝我考虑换个工作,但仔细想想,我又割舍不下这片大山。”冶建军说,林区巡查需要的是一份细心。巡山护林的这些年,他发现了不少“奇珍异宝”,诸如野猪、鹿、红腹锦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逐渐在林区多了起来。每当看到不一样的动物,老冶总掩盖不住内心的高兴:“森林质量好了,才更有利于动物栖息,也说明保护见到了成效,我们没白待!”
青龙山护林点地处偏远,米面粮油和生活用水都要定期往山上运。尽管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但像是站在瞭望塔上看春节放烟花爆竹,用照片和家人分享山中四季不同的美景等,都成为马继文和冶建军在工作中的点点幸福。“山林巡护既是我们的工作和职责,也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无怨无悔。”马继文还透露了个护林员的小“秘密”:冬季下雪,是他们最盼望的事情。“有雨雪,防火压力相对小一些,我们也能喘口气。”在马继文和冶建军看来,冬季防火重在“防人”,“这几年森林草原防灭火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做得好,以前周边村民携带火种上山和盗猎盗伐的现象都少了很多,但我们是护林员,不会有一点松懈。”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宁夏日报记者 赵磊 张唯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