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宁夏林草 -> 林草新闻
春林初盛 青绿可期
2024-04-24 12:24:17   
2024-04-24 12:24:17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黄河蜿蜒而过,四季轮转中,“母亲河”两岸正晕开越来越多的绿意。自1978年“三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从最初“一把铁锹两只手、一把镢头两窝头”干起,无数人顶着烈日、忍着严寒酷暑、迎着风沙,将一棵棵树苗栽种到旱塬和沙土中。年复一年,一代代人用心血呵护,用汗水浇灌,营造出越来越广阔的“人工绿洲”。

宁夏全境属于黄河流域,是唯一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和“三北”工程区域的省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意义不言而喻。今年,宁夏林草系统将在全面打好“五大战役”基础上,重点打造中卫市腾格里锁边固沙和石嘴山市毛乌素流动沙地系统治理两大示范性工程,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下达治理任务150万亩。

春日已至,青绿可期。



在固原市泾源县蒿店林场,护林员也是植树人。



让“绿色家底”更充实

去年6月至今,全区上下聚焦植绿增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

自治区党委、政府抢抓宁夏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和“三北”工程区域的“双覆盖”机遇,成立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和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明确部门职责,各市、县(区)也成立相应工作机制,高位推动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

在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出台的《关于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等9个生态修复方案,则通过谋划确定全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任务,在全面实施“123456”计划的同时,为打好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我区还有效发挥国家“三北局”驻地宁夏优势,建立局省联合包抓工作机制,对全区实行全覆盖式包抓共管,合成作战。

去年5月,宁夏成为全国首批7个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区)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省(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我区加快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区建设奠定基调。其中明确,将按照宁夏“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实施北部绿网巩固提升、中部扩面增绿、南部护绿涵水行动,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5个月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召开的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协调推进会上,石嘴山市、吴忠市、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庆阳市共同签订《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将通过构筑毛乌素沙地蒙陕界、蒙宁界、陕宁界和甘宁界四大“防风阻沙带”,同向发力维护跨界区域生态安全。

与此同时,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通过修订完善《宁夏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宁夏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精准谋划了10个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六期治理项目,覆盖宁夏全域。谋划的中卫市腾格里锁边固沙和石嘴山市毛乌素流动沙地系统治理2个示范性项目,被先后列入国家林草局2024年第一批重点项目。截至目前,两个项目可研均已批复,自治区已下达配套资金2241万元,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4月8日举行的自治区“开新局·谱新篇”系列重点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打造高颜值生态”新闻发布会上,我区明确了造林绿化的最新“任务单”。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区规划2023年到2030年完成治理任务820万亩,涵盖林草部门实施的720万亩营造林和草原生态修复,以及农业农村部门实施的100万亩盐碱耕地改良。经过相关部门分析研判后,结合宁夏实际,计划将原规划8年完成的任务,提前至2027年用时5年完成。同时,森林覆盖率也将由2023年的11.35%提高到2027年的12.40%。

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中,宁夏面对造林空间小、建设任务少、项目规模小等实际,如何才能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跻身全国前列?

按照“进程表”,我区仍将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宁夏“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依托“双重”工程、“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积极打好腾格里锁边固沙阻击战、毛乌素流动沙地歼灭战、北部巩固提升整体战、中部扩面增绿阵地战、南部护绿涵水系统战“五大战役”,实施和美城乡绿化美化提升、沙产业高质量发展、禁牧封育、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四大行动”,力争到6月底前完成全年任务的55%。



4月22日,新希望夏进乳业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前往贺兰山西麓——腾格里沙漠开展“守护生态贺兰山”的公益植树活动。(受访者提供)

大二学生李思璐看到夏进乳业“守护生态贺兰山”第二期公益植树活动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打算和室友一起报名参加。“活动很丰富,对当地生态也很有意义。”李思璐坦言,从信息介绍中她了解到什么是沙漠锁边林项目,“通过树苗的种植与养护,营造起一片片沙漠锁边灌木林。这样可以在阻止沙漠东移的同时,有效守护贺兰山自然生态。”对这个20岁的女孩而言,她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守护“父亲山”和筑牢沙漠防护绿色屏障出一份力。



今年,新希望夏进乳业再次成为中国绿化基金会“百万森林”项目的合作伙伴,专项项目捐赠20万元,用于打造“贺兰山爵品公益林”,帮助构建绿色屏障,持续保护和改善贺兰山的生态环境。(受访者提供)

沙漠本身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荒漠化治理的最大意义和目的,是为了不让沙漠无序化扩大,守住绿洲。多年的“绿进沙退”,也让宁夏逐步摸索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模式。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防护林带与沙漠交汇处,星星点点的绿色在不少草方格内“冒头”。近年来,我区一直采用“草方格+沙结皮”治理流动沙地,加快在流沙表面形成稳定的结皮,这样1到2年就能形成较为稳定的植被群落,提高治理成效。同时推广的还有灌木高效植苗技术,这项新技术能确保沙区灌木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80%以上,造林效率提高1倍。我区林草部门还加强了与气象部门的合作,通过动态研判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在重要时段、重要区域,增加人工影响天气飞行时长、作业点次,精准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

今年,我区将继续推广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治沙模式。“和传统草方格相比,这个新模式的寿命能维持5年以上,工作效率提高60%,重点解决防沙治沙速度慢、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区还将探索推广草光互补技术,即在光伏板下种植罗布麻、四翅滨藜等发展板下经济。

农田防护林建设是国家林草局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赋予宁夏的重要使命任务。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计划与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通知》,加快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同时针对我区农田防护林缺行断带、落地难等问题,在石嘴山市平罗县、中卫市沙坡头区开展建设试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腾挪出来的土地空间,推进建设大网格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打造“田成方、林成网”的新时代“塞上新江南”。

“2024年,我们将在落实好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重点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建设,加快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步伐,修订《宁夏湿地保护条例》,推进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出台《自治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完成今年定下的150万亩治理任务。”该负责人说。(记者 张唯 赵磊)



六盘山上种绿千余棵



固原市泾源县蒿店林场,护林员进行日常巡查。两侧的不少小树都是他们种的。

“今天进山,带你看看我的宝贝。”护林员王奋宝带记者深入六盘山。

暮春时节,六盘山里的草木被春风唤醒。山上的树木抽出新的枝丫,林间的鸟鸣与松涛声交织出悦耳的交响乐。

4月19日,泾源县蒿店林场六盘山镇的护林员王奋宝已经走在了巡山的路上。“瞧,这树被蹭秃噜皮了,是狍子撞的。”王奋宝立马蹲在一棵树旁,心疼地指着树干说。

“这些树都是我的宝贝。”48岁的王奋宝告诉记者,2016年开始,他每天背上水壶、馍开始巡护六盘山。从那时起,他就将自己在家培育的云杉、油松树苗栽种在六盘山里。“这几年,前前后后有1000多棵,长势都不错。”

从小树苗呵护长成大树,王奋宝也是操碎了心。“小树种下生怕鹿、狍子等动物踩踏,长大一些还怕野猪糟蹋。”他每天巡护时都要再多走几步,看看种的树苗的长势。

沿着山路,王奋宝带着记者继续爬山。“你看,大概五六十厘米高,这是野猪蹭痒痒留下的。”王奋宝从树皮上拈起几根野猪毛给记者看,护林9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

一座山一座山地翻,一棵树一棵树地种。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祖辈父辈们种下的树苗渐渐长大,也都“养育”出了后代。“几十年前,这儿可看不到野兽半点儿踪影,满山光秃秃的。现在你看到的这座‘高原绿岛’,是几十年来背着干粮上山种树换来的!”王奋宝说,荒山变绿洲,野生动物也都来六盘山安家了。像鹿、狍子、锦鸡都可见。“晚上睡觉,都能听见野鹿的鸣叫声。”

六盘山地跨甘肃、宁夏两省份,因生物丰富,拥有“高原绿岛”“天然水塔”等美誉,对当地林草部门来说,防火管护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这一带的天然林以油松、云杉为主,巡山过程中发现破坏树木的行为要制止,遇到火情要及时报告……”王奋宝告诉记者。在清明节前后的特险期,则需要每天进山,往返一趟至少三四个小时。

“每次走累了,都会停下来看看周围的风景。眼见这些树一点点长大,心里就有种自豪的感觉。”他笑着说,“这几年,看着小树一点点长大,心里可美咧!”

问起以后是否还种树,王奋宝的答案是肯定的。“正是有了我巡护的这片山林,才成就了现在的我。只要我有能力,就会一直干下去。六盘山就是我的家,我愿尽己所能,用余生守护好这座山。”(记者 赵磊 张唯)



合力播绿筑屏障



中卫市沙坡头区,绵延不绝的草方格阻挡着腾格里沙漠的侵袭。

4月19日,在中卫市沙坡头区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锁边治理项目区现场,一米见方的草方格向远方不断绵延,如同一张巨网收拢了一个个起伏的沙丘。

村民两两一组,前面的人将手里的稻草铺出约一平方米正方形的格子,后面的人则拿着铁锹将一丛丛稻草拦腰扎入沙子,周而复始。自3月20日起,每天都有近700人挺进沙漠腹地“织网”。在村民娴熟的操作中,中卫市今年扎草方格的任务将迎来尾声。

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如往常般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头一天的雨对这些天撒的草种和种下的树很有好处。”唐希明说,多年来,当地种草植树的成活率,一直无法让防沙治沙实现“质”的飞跃。十多年前,他意外用棍子在沙漠里扎出的洞历经一次次试验,最终演变为一种“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用工具底端的卡口卡住树苗根部,将根系直接送入50厘米深的湿沙层,这样不仅避免了用铁锨挖沙造成水分流失,也降低了治沙造林成本。2017年,这一工具被命名为“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的应用使当地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较过去提高25%,造林效率提高一倍,为国家节省资金超过6000万元。除在中卫市广泛使用外,该工具在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周边省区也受到了当地治沙人的欢迎。

多年不懈实践,让唐希明和团队先后总结出“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水造林、以水定绿”以及乔灌草合理配置等经验,中卫市每年的治沙面积开始以10万亩的速度推进,当地越来越多的群众也先后加入治沙队伍中。

早在2012年,黑林村村民董连山便一直跟着林场职工治沙,高中文化程度的他对新知识接受的速度很快。2014年,唐希明以课堂培训结合现场实操的方式,对迎水桥镇黑林村、马头村和迎水桥村的带工队长进行治沙方面的技术培训,董连山也在其中。队长们掌握知识后,再给村民逐一传授。2016年,唐希明结合治沙技术将培训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加入治沙队伍中。

“黑林村距离沙漠很近,我们以前一直受沙漠之苦,学会治沙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村子的现状,也能靠这门技术去挣更多收入。”董连山说,现在除了宁夏,迎水桥镇几个村的村民还会去青海、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周边省区进行治沙造林,每年仅在治沙方面的人均收入就能达到6万余元。

除了钻研治沙方面的新技术,秋季造林则是唐希明结合当地实际摸索出的另一个治沙诀窍。“干沙层动辄二三十厘米深,水是当地治沙造林最大的决定性因素。”唐希明说,宁夏的夏季是一年雨水最多的时候,2015年,他开始试验在每年10月20日至11月底种树,结果发现树木成活率比春季造林还高。“沙漠储存了夏季的雨水,湿度比春季时高。秋天种树后,虽然不能即时生长,但冬天的低温锁住了沙漠里的水分,蒸发量更小,树木的根系仍在正常吸收水分,所以成活率更高。”唐希明说,自2017年起,中卫市结合“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等新技术的应用,开始大规模秋季造林。

这两天,除了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外,唐希明还在为参加国家林草局在内蒙古赤峰市组织的高级研修班做准备。“这次不仅能学习到治沙方面的新知识,也能和其他省区的专家进行技术交流。我想借这个机会再多学些治沙方面的新内容,为中卫市建设生态廊道阻挡腾格里沙漠移动继续贡献力量。”唐希明说。(记者 张唯 赵磊)



中卫市今年扎草方格的任务将迎来尾声。



改良杏树品种 坡地变身杏园

春天的彭阳是彩色的。天空蓝、云朵白、草木绿、花儿粉,青白的屋舍俨然,小道纵横交错,如同油画中绘出的斑斓村庄。

在彭阳县孟塬乡椿树岔村下芦岔组,1500亩杏花沿着山坡竞相开放。彭阳县种植杏树历史悠久,当地村民很早就开始种植杏树,但因管理粗放、品种不佳等因素,时常遭遇山杏子产量低、果型差、果肉口感不佳等困境。

面对杏子品种老化、价格较低的现状,自2020年开始,孟塬乡椿树岔村着手实施山杏高接改良。“高接改良的本质是通过台阶式建园改良红梅杏,提高品质。”椿树岔山杏高接改良示范园技术负责人李院兵告诉记者,20年前的孟塬乡椿树岔村,只有山上零七八碎地长着几棵老榆树,四周都是稀稀拉拉的草,“山秃得连只雀儿也不落脚”。李院兵回忆,后来随着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屏障建设的不断推进,彭阳县生态环境基本一年一个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彭阳县通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用生态经济叩开了山绿与民富双赢的大门。

李院兵说,这两年,企业借助彭阳县山林权改革的契机,将孟塬乡椿树岔村下芦岔组的荒山山杏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流转160亩农户退耕地、流转村集体荒山1268亩、农户自建72亩,共同打造起彭阳县最大的红梅杏基地。

如今,椿树岔村满山遍野都是红梅杏树,如何让作为国家地理标志的红梅杏产生更高的附加值?杏树品种的改良做到了这点。

椿树岔山杏高接改良示范园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先后高接红梅杏1400亩3.75万株,高接乡土梅李子100亩2000株,接穗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园区技术把控非常严格。”李院兵说,诸如种条采集、树体定干、枝叶清理、接穗处理、枝干抹芽、支架绑缚和病虫防治等都有专业技术人员把控,确保接一棵成活一棵。园区对林带也用挖掘机进行了拓宽深翻,在建成台阶式果园的基础上,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为生产高品质果实打好坚实基础。

同时,该园区还组织起各类培训班,加强红梅杏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果园管理技术培训指导,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不断扩大杏产业知名度。

“台阶式杏林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拦截地表水流失,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还能提升红梅杏的产量和质量,一举两得。”彭阳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椿树岔山杏高接改良示范园已具备高产稳产的基础条件,预计2024年开花挂果,正常年份亩产鲜杏可达800斤,每亩可实现万元产值。(宁夏日报记者 赵磊 张唯)

【编辑】:夏欣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