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散养在这片松林里,吃的是杂草和虫子,每天在这么美的林地里跑,它们肉质紧实,营养价值也高。”中卫市海原县西华山林场护林员马守忠说。10月17日,走进位于西华山林场的义海养殖场,3000多只青脚麻鸡在松林间畅快奔跑,护林员马守忠及其工友正忙巡视鸡舍,身边的鸡鸣声此起彼伏,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西华山林场位于海原县城西30公里处,属西安镇境内黄土丘陵水源涵养林区,西华山林场成立于1981年,林地面积8.6万亩,全场现有职工5人,护林员31人,马守忠就是护林员之一。
“除了养鸡,我们还有377箱蜜蜂。”护林员陈少强是个养蜂能人,尽管天上飘着星星点点的小雨,他仍然难耐分享的热情,他戴上防护帽,小心翼翼地开启蜂箱,成百上千的蜜蜂在蜂箱的扇页里忙碌地飞舞着,薄薄的蜂蜡里,晶莹剔透的蜂蜜散发着淡淡的蜜香。
在林场巡护本职工作“下班”之后,还要用剩余的时间养鸡养蜂,工作强度更大了,为何护林员们却更有干劲儿了?
原来,为了盘活林地资源,增加林场和护林员收入,西华山林场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和山林权改革,创新“国有林场+企业+合作社+护林员”的经营模式,鼓励护林员“以管代种、以管代养”发展林下经济,适度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让林下生“金”。西华山林场和企业、合作社签订了发展林下经济合作协议,林场负责出林地,不投资资金,企业、合作社出资金、技术、经营管理、销售等,投资资金占比为90%,护林员出资金和人力,投资资金占比为10%。拓展多元化发展渠道,建立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新机制,增加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和护林员收入,改善国有林场生产、生活条件。今年以来,西华山林场林下种植板蓝根、黄芪等中草药0.3万亩,养鸡4.1万只,养蜂377箱,合计年产值678万元,总投资531.5万元,预估净利润146.5万元,预估林场增加收入7万元,护林员增加收入51万元,人均增收1.6万元。林场护林员大多有过养殖经验,用空余时间发展林下经济,不但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保护,一举两得。
西华山林场的林下创新实践是海原县近年来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切面。据介绍,截至目前,海原县已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4.8万亩,建成县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个,万亩红梅杏产业示范园1个。发展林下中药材等种植面积0.75万亩,林下养殖生态鸡6万羽,出栏9.5万羽,养殖土蜂500箱,年产值2000余万元。林产品采集加工利用林地面积11.8万亩,加工柠条饲料5000吨,按市场价每吨750元计算,产值375万元;发展红梅杏、香水梨采摘、森林康养、窑洞民宿等森林景观利用,年营业额达800余万元。闯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态富民乡村振兴新路子。
“今后我们准备在全县林地条件适宜的地区引进麦冬、铁皮石斛等更多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中药材。”海原县林草局局长马维国向记者介绍。海原县将继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生态增绿、产业增效、农户增收、农村增颜多方共赢。(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 李宏亮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