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2020全国两会 -> 文字头条
做好疫情“加试题” 答好发展“必答题”
——宁夏代表团热议话题系列之一
2020-05-23 08:19:52   来源:宁夏日报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一张波澜壮阔的“时代考卷”;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道异乎寻常的“加试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14亿人口大国克服了又一历史性考验,迎来了世界瞩目的“两会时间”。

  如何做好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奋力书写让党和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异答卷”?在宁全国人大代表话当前、展未来、谋发展,深情满怀、信心满满、信念笃定。

  疫情大考见真章

  聚焦“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非常之时,非常之举,非常之策。

  疫情发生后,我们党带领14亿中华儿女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代表们认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人民至上的价值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充分验证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概括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特别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2020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是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显著标志。”代表们认为,全国两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凝聚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增强一往无前的中国信心,团结亿万人民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中再创新业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宁夏‘六个秩序’加快恢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指标数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同时,要看到部分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市场消费断崖式下降、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增大。”许宁代表说,我们既要正视疫情影响,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坚定信心,积极主动应对。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是可控的。从宁夏看,我们扎实抓好“六保”促“六稳”,规上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经济指标持续回暖,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催生了物流配送、网络经济、空中课堂等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给我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我们建立‘一盘棋’资金保障机制,第一时间设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始终‘跑在疫情前面’”陈春平代表说,我们将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用好自治区21条财政政策措施,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加大要素保障,支持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影响;继续抓好“六保”促“六稳”,把稳定就业放在首位,突出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工具保市场主体稳定,通过强“资金链”,保“供应链”,稳“产业链”。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加大对市县的补助力度,确保基层正常运转;集聚财力支持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持续将7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社会治理再加力

  以“基层之治”助力“中国之治”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次社会治理的大考。

  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抗疫斗争昭示人们,没有强大且运转良好的基层治理体系,就无法有效应对现代社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挑战,更无法支撑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自治区党委政府以见叶知秋的敏锐、自加压力的拼劲,正视最难处、干在最实处,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下足功夫,由自治区有关省级领导同志牵头带队分社区、乡村、宗教、校园、企业、社团6个专题调研组,对宁夏基层治理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入调研,并专门召开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出台《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对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使顶层关注变成普遍关切,使顶层设计变成全民自觉。

  “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深感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迫在眉睫。”代表们认为,自治区党委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强化基层治理制度供给,明确了基层治理的方向、重点和路径,必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为筑牢夯实“中国之治”的基层根基作出宁夏贡献。

  “基层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步伐跟不上基层治理需要,网格化管理还存在漏洞。”杨玉经代表说,银川市将以争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强化立足基层,坚持“社区治理、党建引领、力量下沉、服务居民”的原则,把党组织建在小区里、楼栋上。目前,已在440个小区成立党支部,通过党建赋能,打通“毛细血管”,补齐服务短板,扫除服务盲点,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我们既要延续疫情防控中采取的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治理、数字化治理、法治化治理的好做法,又要补齐基层服务水平、依法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喜清江代表说,这次抗疫让我们认识到科技支撑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未来我们要加快建设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推进大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要着力夯实基层法治基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引导基层干部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治理工作,用法治手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深化改革破难题

  在化危为机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如何化危为机、战胜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的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代表们一致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对形势的综合研判,认为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会因为疫情而中断或延迟,相反将迈出更大的步伐。”杨玉经代表说,银川市将紧抓疫情冲击下价值链重新整合中的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分类制定工业、服务业、农业转型升级方案,推进种养业增效惠农、制造业扩规提档、服务业配套协同,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产业”聚链成群,把奶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把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千亿级升级版园区。

  杨玉经代表说,银川市将继续大力发展内陆型开放经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主动融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设,依托中阿博览会、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四大开放平台,统筹推进陆、空、网三条“丝路”协同,持续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闽宁协作、苏银合作、京银合作,加快构建现代化开放经济体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许宁代表认为,要总结疫情对产业造成冲击的经验教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种养业、制造业、服务业结构;要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带来的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复工复产与推进创新、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全力建链、延链、补链、壮链,努力提升产业层次。

  “疫情防控期间,从远程办公到在线教育,从线上消费平台到无人商店,从智能护理到远程医疗,数字经济的快速补位,增强了中国经济抗冲击的韧性。”许宁代表说,我区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抢抓国家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从2020年自治区重大项目中梳理出27个“新基建”项目重点推进,2020年计划投资43亿元;初步征集储备了77个拟建“新基建”项目,估算总投资400亿元;向国家申报了宁夏移动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5个项目,总投资6.5亿元。争取到2022年年底,实现五市市辖区、重点工业园区5G网络连续覆盖,5G基站达到1万座。“‘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竞争力。我区将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把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这次疫情对财政收入增长带来巨大冲击,宁夏和全国一样,财政都是减收的。与此同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支出仍要保持一定强度。”陈春平代表说,要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产业引导基金、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大力支持我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要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大力吸引外来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抓紧布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以及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记者  凌雁)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