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冬日,大地满眼都是枯黄。在吴忠市红寺堡区,乡村中最美的风景是学校——
绿茵茵的操场上洒满阳光,红艳艳的国旗迎风招展,五颜六色的功能教室中笑声阵阵。
新年伊始,走进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阳小学,记者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
“采购这架钢琴花了10万多元,这台触摸一体机将近3万元……”来到音乐教室,校长谭万军一一道出乐器价格,并介绍学校还配有专职音乐教师,教学硬件、软件都不逊色于城区学校,佐证着国家财政对乡村教育的鼎力支持。
作为一个贫困村小学,红阳小学拥有音乐、书法、舞蹈、计算机等10余间功能教室,为学生德智音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享受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同时,红阳小学的师生们还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去年入冬前,红寺堡区财政为红阳小学教学楼的外露走廊加装了玻璃,阻隔了寒风、留住了阳光,让师生们过上了“暖冬”。
“不仅暖和,风沙也吹不进来,很干净。”六年级(1)班学生王思琪说,风沙裹挟着寒冷吹进教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学生不但学会书本知识,还要适应现实社会。
去年,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多次举办研学旅行,组织数百名学生前往银川开展一日“城市生存记”:各研学小组利用有限的资金乘车、游玩、进餐,愉悦身心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我学会了怎么花钱,才能既节省又划算。”结束研学旅行后,“财务总监”李娜在研学手册上总结道。
翻看一本本研学手册,记者发现各研学小组分设组长、记者、秘书、财务总监等职务,他们各司其职,学习和掌握社会生存能力。
“学校开展一次研学活动,红寺堡区财政就要投入8万多元,学生基本不花钱。”红寺堡区第三中学校长马泽明表示,正是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的研学活动才能不断开展下去。
2019年,红寺堡区聚焦民生改善,倾情倾力强保障、增福祉,下大力气补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
落实“双线管控”和“三包三保”责任制,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等活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
进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构筑“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综合保障网,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出台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累计救治大病、慢性病、重病患者6800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完成4.2万户农村房屋安全等级鉴定,维修加固C级危房535户,改造D级危房609户,拆除“空心房”1430户,农村现有存量危房全清零。
实施农村人饮提升改造等项目8个,整改饮水安全问题7349个,农村饮水安全4项指标全部达标,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全打通。
无辍学、百分百、全清零、全打通——执着的红寺堡人致力于民生保障“零死角”、全覆盖,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宁夏日报 记者 杜晓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