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家的鸡喂得咋样?”1月21日,王登俭一见到记者,就迫不及待地介绍自家的三黄鸡。
一座鸡棚,2000只鸡,寄托着王登俭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
13年前,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村民王登俭,因患脊髓空洞,导致全身肌无力瘫痪在床。 由于身体残疾,无法务工赚钱,王登俭一家只能在父母亲友的资助下生活。
王登俭用了13年的时间努力恢复,2019年,终于能够短时间坐立、下地活动。
不甘现状的他,一心想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即便残疾卧床,他仍利用手机查询适合自己的致富信息。
2019年4月,王登俭在手机上看到在宁夏从事鸡苗及饲料贩运生意的刘宗银上传的养鸡小视频后,萌发了靠养鸡脱贫的念头。
“你走路都需要人搀扶,能养鸡吗?”家里人认为,王登俭能照顾好自己就很不错了。
“我要像正常人一样,和家人一起过上幸福生活。”王登俭执意要养鸡。
家人拗不过,只得随他,但家里没有钱,拿什么来养鸡?一家人犯愁了。
王登俭等不及了,马上和刘宗银联系,表达了自己想养三黄鸡的想法,希望能提供1000只鸡苗。
第二天,刘宗银就把1000只鸡苗送到了王登俭家。
“你行动不便,怎么养鸡?”见面之后,刘宗银有些后悔了。
“我能养好,你教教我,我一定行。”王登俭说,“我没有钱,能先赊账吗?鸡卖出去以后,第一时间给你还钱。”
刘宗银哭笑不得,但看到王登俭的家庭情况,以及他迫切想通过养鸡脱贫的心情,便同意赊账,并提供饲料,帮助他发展养殖业。
王登俭利用红寺堡区发放的8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补助建设鸡舍,靠赊来的1000只三黄鸡鸡苗,迈出了产业脱贫的第一步。
他向畜牧站兽医虚心求教,很快就掌握了三黄鸡的养殖技术。
2019年7月,900多只三黄鸡顺利出栏,卖了5万多元,纯利润达9000多元。
卖出鸡的第二天,王登俭就向刘宗银支付了赊欠的鸡苗和饲料款项。
刘宗银二话不说,又以赊账的形式,给王登俭送来了1500只鸡苗和配套饲料。
在畜牧站兽医的指导下,王登俭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好,能通过鸡棚里的气味和声音,判断鸡的健康状况。
“如果听到鸡的怪叫声、打呼噜声,鸡棚的味道刺鼻、刺眼,说明有的鸡可能生病了,要仔细检查。”王登俭说,如果发现异常,要尽快和兽医联系进行诊治。
9月份,1500只三黄鸡出栏,还掉鸡苗和饲料钱,王登俭净赚1.5万元。
家里人对王登俭刮目相看。
随即,刘宗银又给他赊了第三批2000只鸡苗。这次,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鸡苗受凉,损失800多只。尽管如此,到2019年12月出栏后,王登俭仍净赚1万余元。
“现在我也能像正常人一样在家挣钱了!”王登俭高兴地说,如今他靠养殖三黄鸡,一家人的吃穿用度不愁了,幸福得很。
今年4月,王登俭的第四批2000只鸡就要出栏,他计划再找一块宽敞的地方,盖鸡棚,扩大养殖规模。(宁夏日报记者 张强 宗时风 丁建峰 王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