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新春走基层 -> 一线见闻
【新春走基层】贵州紫云硐口村:昔日荒坡 今朝果园
2020-01-28 20:06:39   来源:人民日报

  “吃饭喽——”,62岁的于翠放下锄头,吆喝一起劳作的老姐妹下山吃饭。

  揭开自带的饭盒,酸菜烩豆米,辣椒小炒肉,满满当当一大盒。“吃饱吃好,有力气干活。”于翠满足地扒了一大口饭。种了大半辈子地,前几年还戴着贫困帽子,于翠没想到自己60多岁了,还能在自家门口挣工资:村里的蓝莓产业园,一天80元,只要想干,就有活儿。

  于翠家在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紫云属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不过,这个县当下正逐步摆脱贫困。

  “就这石头地,苞谷都长不好,能长蓝莓?”当初村干部带着企业的人来动员大家,于翠和大多数村民都摇头。但如今,于翠已经算得上“半个土专家”了。将草饼、粪肥等拌和在一起,装车运上山,再用背篓把拌好的粪肥搬运到蓝莓树下盖好,于翠精心照料着每一棵蓝莓树。

  “你说怪吧,这荒山,没几把土,可蓝莓就喜欢这种环境,果子又大又甜。”于翠不懂什么是“产业革命”,说出来的话也朴素:“种玉米只够勉强糊口,还是种蓝莓好,这是摇钱树。”

  干活累了,于翠喜欢伸直腰,远眺对面的蓝莓园。宽阔的园区道路上不时有车辆穿梭,观景台上游人不断,趁着难得的好天气,都喜欢来蓝莓园里转转。

  昔日沉寂的荒山坡上,层层叠叠的蓝莓树顺势排开。“蓝莓园这两年已扩建到5200亩,用工量常年保持在150人左右。”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总经理陈鹏介绍,仅去年一年,蓝莓园支付务工费就超过500万元,解决了硐口村67户、河边村20户贫困农户的脱贫问题,于翠去年一年就挣了1.5万元。

  农民变工人,土地流转有租金,劳务有收入,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当地党委政府和企业达成共识:未来要让村民都持股,把蓝莓产业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

  硐口村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619人,到2019年已脱贫136户539人,贫困发生率由17%下降到2.9%,于翠家也在2019年脱了贫。

  于翠说,以前因为家穷,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她打算和他们商量,今年别再出去了,家门口就能打工,一家人守着果林踏实过日子。

【编辑】:樊玲
【责任编辑】:孙晓村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