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问题继续展开讨论。记者 安小霞 摄
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民转公”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2019年11月15日,银川市召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推进会”,要求通过联合治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银川市所有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接管任务,扩大公办幼儿园占比,有效降低群众教育支出,达到落实普惠教育的初衷。两个月过去了,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幼儿园“民转公”后,如何确保降费不降质?人大代表给出了一些建议。
李鸿儒代表:统一办园标准 确保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李鸿儒表示,银川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民转公”实施以来,进展基本顺畅。民办幼儿园法定代表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学生家长们对此也表示欢迎和支持。从政府层面来说,这项工作要交得来、接得住、管得好,运行得顺畅、高效,让老百姓满意。
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民转公”后,要在原有基础上优化保教质量,提高办园水平。李鸿儒代表建议,首先要把幼儿园的运营成本降下来。生均经费由国家转移支付来补贴;幼儿园的水暖电、基础设施等运行费用,由政府来保障。
其次,建议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编办、人社厅等厅局,针对学前教育“5080“计划,研究小区配套幼儿园“民转公”后,管理人员、教师的编制问题。现在民办幼儿园都是聘用制,一方面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教师以及后勤保障、保安聘用人员日常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另一方面公办园要有一定比例的在编人员,保证其公办性质。
最后,幼儿园“民转公”后,建议相关人员把握办园方向,统一办园标准,确保办园必要的设施设备、经费投入,确保高质量发展。
张艳芬代表:加大培训力度 打造优良师资队伍
“以前公办园数量少、分布不均,家长想给孩子报名,可能连摇号的机会都没有……”人大代表张艳芬说,幼儿园“民转公”后,怎么办好是关键。
“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入园难、入园贵,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张艳芬代表说,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以兴庆区为例,平均每年新增1500个入园儿童,家长对孩子入公办园有着强烈期盼。
如何办好这些“民转公”幼儿园?张艳芬代表建议,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财政上建立自治区、银川市、县(区)三级分摊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优良师资队伍,确保幼儿园“民转公”后办园质量不能降低。(记者 王若英 安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