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聚焦“六稳”“六保”让老百姓拥抱稳稳的幸福 -> 重点项目建设进行时
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
2020-08-06 11:38:07   
2020-08-06 11:38:07    来源:银川日报

  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正酣。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也是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但产区存在一些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作为银川市重点发展产业项目之一,位于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创新基地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将成为推动银川及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的“智库和外脑”。

  建立全面的葡萄酒检测系统

  近日,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拟建的占地1500平方米的葡萄酒医院项目又有了新进展,葡萄酒品质检测和葡萄酒微生物检测平台已全面到位,预计今年9月份将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中小企业提供检测和专家指导服务。

  据了解,银川市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总面积22万亩,占全区葡萄种植的48%,年葡萄产量7万吨,年产葡萄酒4.5万吨,葡萄酒销售产值达到60亿元,产区内酒庄(企业)58个,中小型企业占七成。

  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联盟理事长苏龙介绍,过去,产区在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分析检测、葡萄酒灌装等方面缺少公共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对于中小型酒庄来说,建立专业的检测系统和聘用技术人员,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葡萄酒医院项目正好打破了这个瓶颈。”

  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军祥介绍,葡萄酒医院将为全区葡萄酒酒庄(企业)提供“从土壤到餐桌”的检测服务,包括葡萄苗木病毒及品种检测、葡萄与葡萄酒微生物检测、葡萄与葡萄酒质量检测、农残检测,以及土壤营养分析、专家系统诊断等服务,为酒庄制定合理的工艺建议,有助于节约成本和保证酿造过程中品质的稳定。

  提高葡萄酒产业智慧化生产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知名度,但依然存在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比如,没有耐寒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酿造葡萄种植成本高农艺农机融合水平低、葡萄同质化严重、产业智慧化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等。

  目前,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建设虽然还未完工,但早已开启了科研工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智慧化示范酒庄建设,借助国家项目专家服务系统和大数据信息平台,示范酒庄将实现葡萄酒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

  “全国90%以上的葡萄产区,由于气候原因,只能采取埋土的方式越冬,但这种措施对环境影响很大,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培育抗旱的优质品种是关键。现在研究院已研发出新品种‘魅丽’和‘艾格丽’,下一步将大面积种植实验。”研究院项目主管宋瑞介绍,除此之外,项目还将打造生态环境监测、智能化管理等关键技术,构建环境、主栽品种、栽培技术、智能装备、信息化管理一体化的优质酿酒葡萄现代生产技术体系和全产业链智慧化管理体系。

  2019年10月项目开始实施,目前已初步建立起葡萄精准化栽培、育种及葡萄与葡萄酒理化分析检测等专业平台,并在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等6家葡萄酒企业基地进行推广示范。

  打造一体化数字化交易平台

  近年来,借助数字化实现结构性改革与创新转型发展,已经成为酒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但在品牌影响力、营销渠道、产业融合等发展方向上仍有大量的上升空间。

  去年12月,银川市政府、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阿里云三方签署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数字化交易平台战略合作协议,这项合作对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意义非凡。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交易平台上购买红酒,通过电子价签可以查看全链条的监控视频、食品安全和品质认证,对于产区产能过剩的情况,平台还可以实现为企业去库存。

  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马骊告诉记者,通过阿里云的用户体验导向分析,产区的生产端也会发生一些改变。“过去产区以生产高端酒为主,酿造标准大多参照法国、美国和欧盟的标准,口味较为浓重和酸涩,但中国人大多喝不惯。现在我们有了数据的指引,比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喜欢偏甜的葡萄酒,产区将专门定制同类型的酒在线上销售,不仅可以打破酒庄和企业的销售困境,也有利于进一步打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品牌。”

  他告诉记者,研究院利用平台模式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可以实现从种植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面数字化,也将打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营销困局,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进一步叫响中国,走向世界。(记者 闫茜)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